履职尽责参政议政 为全方位推动晋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22-02-24 10:42:49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2月23日上午,政协晋城市七届六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0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为全方位推动晋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郭文忠:用“六化工作法”推进光机电产业链招商

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焦产值‘3年500亿、5年1000亿’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确保今年产值达到230亿元,加快建设光机电产业集聚城市”。发展外生型产业集群,根本靠招商引资。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坚持系统化谋划,首先在招引项目上要有产业链意识,围绕产业规划和招商图谱,有的放矢、上门敲砖。其次在生态培育上要有系统化理念,坚持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供应链多链聚合,整体推进。再次在评价项目上要有产业链思维,善于通过分析目标企业的产业链来评判项目质量。另外在谋划项目上要有产业链标准,着力引进产业链长、带动性大、关联性强的优质项目。

二是要突出市场化运作,发挥专业中介、基金机构、行业商会、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遵循产业链招商思路,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中介招商、基金招商、大赛招商、以企招商等方式,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招商积极性。

是要守好生态化红线,一方面必须坚持招商项目环保“一票否决”,杜绝“两高”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关注耦合产业链的项目招引,产业耦合不局限于上下游企业的串联关系,而是注重对生产要素、产品市场、技术信息的相关性进行互动,特别在当前“双碳”背景下,更应以耦合产业链带动循环园区建设,实现资源吃干榨净。

四是要彰显特色化要求,树立“大光机电”的概念,放宽行业视野,防止画地为牢。

五是要下足精细化功夫,强化招商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充实光机电专业人才,提升专业素质。同时,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通过委托招商等方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以专业化保证精细化。

六是要提升品质化管理,坚持结果导向和过程管控相结合,以亩均论英雄,抓紧在项目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指标考核方面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使我们在产业链项目招引方面形成标准和门槛,保证落地项目高质量、高效益。

市政协委员孙晓霞:打造全国长护险“示范点” 助推晋城康养业大发展

长护险是指因年老、疾病或伤残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长期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2020年,我市入选为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为了更好打造全国长护险“示范点”,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扩大长护险保障范围。尽快把长护险保障对象由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的失能人员,实现全市“五险一金”到“六险一金”的全覆盖,让更多的人享受晋城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二是制定长护险地方标准。通过与专业标准化事务所合作,制定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星级评定标准》《长期护理保险星级护理员技能等级标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标准与规范》等制度,同时,健全长护险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素养和技能。对定点护理机构实行星级管理,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三是打造全国长护险技能培训基地。在扩大长护险保障范围、探讨制定长护险地方标准基础上,打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晋城样板”,进而谋划与长护险试点城市进行联盟合作,通过举办标准化高峰论坛和长护险服务技能大赛,争取打造全国长护险技能培训基地。

市政协委员原粉娥:蹚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乡村产业发展路径,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如火如荼。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迎难破局。为此,我建议:

一是念好“特优”经,挖掘乡村产业的广度和深度。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持续推进蔬菜智能提升、中药材转化增值、生猪扩能转型、家禽扩规上档、肉羊振兴升级、蜂业翻番富民六大特色产业,增加优质绿色和特色乡村产品供给。纵深挖掘绿水青山的多重价值,围绕春赏花、夏消暑、秋摘果、冬玩雪,唱响乡村旅游“四季歌”,把宝贵的“凉”资源变成优质的“热产业”;加快创建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在希望的田野上“开花结果”。

是下活“融合”棋,拓展乡村产业的增值增效空间。

科学布局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仓储物流综合市场建设,打造农产品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加快补齐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培育发展龙头企业联盟,打造一批链主企业、标杆企业。聚焦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系统谋划一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投资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

是奏响“联动”曲,完善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完善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创业创新,增强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市政协委员谭军社:全新视角看铸造 绿色发展前景广

制造是工业的命脉,铸造是制造的基础。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发达地区都高度重视铸造业的发展,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达标排放。我市铸造业有590万吨产能,2020年产量仅138.9万吨,产能容量巨大,产业前景广阔。为此建议:

一是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建设“一中心、两基地”。“一中心”,即国家铸造产品、装备、材料、工艺中试中心。“两基地”,即国家重要管道系统生产基地和国家轻量化、特种化铸件生产基地,年总产量400万吨,产值300亿元。

二是积极推进铸造企业进园区。各级政府要完善“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服务,积极引导铸造企业入园。实现企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循环化、循环标准化、标准全国化的目标。

三是培育“链长”企业,完善产业链条。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链长”企业培育力度,注重“补链”、“强链”,打造覆盖上下游的全产业链条。

四是创新融贷模式,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由市政府牵头,联合银行、工业园区、铸造企业,建立“政府基金+园区+企业+银行”的融资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园区内部,探索建立“园区贷”,发挥产品金融属性,降低企业仓储和物流成本,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五是加强企业联合,推动铸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建立供应链金融方式,统一品牌、统一标准、集中采购、集中配送、集中烧结、集中治污,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污染排放。

六是积极推动铸造产业智能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推动铸造工艺和装备智能化升级改造,使用绿色铸造原辅材料,实施“风、光、荷、储”一体化工程,鼓励使用绿色电能,推进综合能源管理,实现“绿电零碳”。可以预见,以“一中心、两基地”为依托的绿色低碳智能化、集群化加“链长”企业带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必将为我市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市政协委员靳凤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提升晋城的城市竞争力,要按城市实力、能力、活力、潜力、魅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五力”共建,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晋城之路。为此,我建议:

一是以产业转型为牵引,增强城市实力。推进对煤炭业、钢铁业、冶铸业的智能化改造,让传统产业“有尊严”的继续为城市服务;做强做大光机电、煤层气的龙头项目,上游带下游,中心带周边,让新型产业“组团化”壮大城市实力;深耕细作文旅康、现代服务业,让城市实力“硬中有软,软中带硬”,充满发展韧性。

二是以空间重塑为契机,提升城市能力。在适当时机,将现状城区与泽州县进行合并重组,形成市政府驻地的新区,暂名为泽州区;将高平市纳入中心城市区范围,更名为高平区;将阳城县纳入中心城市区范围,更名为阳城区;未来的晋城市,形成“一市三区两县”的新发展格局,重新形成上报方案,释放新发展动能。同时,加速调整现状中心城区“东进、西连、南延、北转、中优”的空间发展策略,快速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性、带动性、辐射性。

三是以现代服务为产品,激发城市活力。对即将开业的万达广场、华谊星剧场、中通物流园提早谋划,进行周边地块再开发,相关产业再关联,将具有全国成熟商业品牌的红利最大化,形成产业密集、人群密集、信息密集的城市活力地带;围绕智创城在金匠开发区建成,山西科技学院落地晋城的机遇,将科技行业人才,科技专业师生人力资源同晋城城市发展紧密挂钩,最大程度,最大限度将“产学研”转化到当地,服务生产生活。

四是以更新改造为手段,释放城市潜力。加速形成“三环两线两轴”骨干交通网,让城市的各县区、各组团、各片区交互更高效便捷;加速开工“两馆三中心”、第三水厂、阳电至市区集中供热工程等,让城市更具承载力;持续做好营商环境的优化。

五是以三生融合为路径,彰显城市魅力。建议将晋城老城及周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适时推动申报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最终同市域范围内的40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形成品牌矩阵,打造成为中原城市群层次最多,类型最全的古城镇体系,使晋城成为独具特色的、古今共存的、山水相融的太行山魅力之城。

市政协委员贺新刚:办好学前教育 实现“幼有所育”

学龄前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合理费用让孩子们就近入园、入优质园,承载着无数家长的关心期盼,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此,我建议:

一、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市、区两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区人口发展趋势,制定市区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城乡、区域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布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区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尽可能多的修建高标准公办幼儿园。

、多措并举,扩大供给。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可通过撤校、并校,把空出来的学校兴办幼儿园;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镇(街道)、村(社区)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创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市、区政府应尽快制定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优惠水暖电价格、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降低学费,提供普惠性服务。

、规范管理,提高品质。市、区教育部门在把好办园准入关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幼儿园保教、收费、用工、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日常监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办学品牌建设为重点,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同步推进“安吉游戏”,及时纠正小学化倾向。

四、强化队伍,提高水平。一是增加公办幼师编制。市编制部门要根据市区人口和幼儿增加情况,及时增加城区公办幼儿教师编制。二是保障幼师合法权益。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非在编幼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三是加强幼师培训。完善幼师专业培训体系,加大对公、民办幼师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幼师业务水平。

五、把握政策,做好移交。市、区两级政府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下力气做好已建好的、小区配套的、应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的幼儿园的收回工作,将公共教育资源交由教育部门管理。今后,市、区两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牢牢把握住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前、建设中、竣工并通过验收后这三个关键节点,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确保目前在建和规划未建的幼儿园能实现公办或“公办民助”,切实增加市区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

市政协委员张逸波: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建议

我市作为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会址,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举全市之力筹备第三届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我市要建设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必须充分发挥山西康养大会永久举办地的优势,借梯上楼,借台唱戏,把文旅康养做得更好更有特色更有成就。为此建议:

第一,规划重在“全”。“十四五”期间,应坚持“路、景、村、业”系统谋划、一体推进,补齐短板、延伸链条,真正把观光、生态和致富合为一体。要全面推进高新高速协调工作,打通晋城东出口,加大晋城东站与各县区的快速通道建设、晋城东站的旅游集散点建设。要科学规划、加大整合,比如依托王莽岭景区,带动极顶、锡崖沟、卧龙场、古郊4大重点片区效应,让更多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

第二,定位重在“特”。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品牌化的关键。有影响力的形象品牌或因文学作品而得以推广,或因唤起人们共鸣而助长了消费热潮。我市应依托悠久历史和“古建筑博物馆”等美誉,加强品牌意识,全系列打造庄园、古村、休闲地、一号线和特色院的品牌效应,一体化推进,全方位升级。

第三,运营重在“智”。利用我市是国内首批5G商用试点城市的优势,开发出更多“5G+文旅+康养”新应用场景,加强游客沉浸式体验。鼓励引导文旅康养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旅康养+中药材”“文旅康养+小杂粮”“文旅康养+红色”“文旅康养+教育”“文旅康养+体育”等复合型、多维度、多业态、高品质的文旅康养产品体系。

第四,发展重在“活”。文旅康养产业是一项体量巨大的综合性工程。招商上,可借鉴外地经验,面对链条上的弱项短板,化整为零,精准招商;管理上,可借鉴“景区集中管理,家庭分散保护”的运作模式,努力营造“人人都是主人,个个参与保护,家家成为博物馆,户户都是保护所”的整体氛围;宣传上,扩大“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的传播力和美誉度,成功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市政协委员常海云:补齐人才短板 加强我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我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带来极大挑战。要做到及时预警、准确识别、有效应对,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关键。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要主动对接高校、上挂进修分类培训,结合模拟与实战训练规划培养,重视模拟训练信息技术利用,切实提高实战操作能力;全力培养有独立处方权的公共卫生医师及具有应急技能的基层医务人员;对于特殊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二是深化我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制度改革。要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人才培养纳入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深化人事、薪酬、绩效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倾斜性激励性薪酬制度,采用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分类绩效考核办法,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调动人才积极性;在加大财政投入和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公共卫生机构开展部分有偿服务,收入用于专业人才奖励,提升行业荣誉感与使命感。

三是构建“平战结合”的新时期人才流动机制。要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探索建立疾控与医疗机构人员的柔性流动机制。结合双方资源优势,着力业务融合、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搭建起人员流动、疾病监测、科研培训、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大数据融通五大平台,共筑灵敏、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动态、连续的慢性病监测服务体系,协同、融合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先进、共享的实验室网络,推动疾控与医疗服务水平双促进,工作能力双提升。

是建立关键技术岗位人才长效保障机制。要进一步确立以预防为主、全程管理与“防、治、研”相结合的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决策机构,完善决策机制,建议聘任公共卫生专业人士担任应急顾问,参与拟定地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制定,组织开展健康风险因素调查和关键技术攻关,协助政府部门应对平息各类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及时解决关键岗位人才的工作困难。

市政协委员段雁芳: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当前,我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总体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建议:

一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要因地制宜做好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日常维护,真正实施好“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满足人民群众运动需求。特别要加强社区体育器械布置,体育文化宣传,体育氛围的建设,强化社区居民“体育+健康+和谐”的普遍认识和实际行动。要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的公共场所和健身设施,供群众有效使用,共享健身资源。

二要增强健身运动的趣味性时尚性,养成运动习惯。发展健身运动要做到户内外相结合、竞技与趣味相衔接、全生命周期与阶段性相统一,要开拓出体育馆、运动场所的竞技类体育项目体验,融入趣味类活动及闯关体验,注重政府公益性投入,吸引商家加入。体验就是最好的宣传,好玩才能融入,由此产生兴趣,促使更多的人去体验健身的快感,养成运动习惯,形成自觉行动,主动亲近大自然,享受绿水青山。

要加强校园特色体育建设,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要抓教育,更要抓体育,保障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建议把近视率及近视发展率作为对学校的一项长期考核指标,以“小切口”反推“大问题”解决,推进足球、羽毛球、棒垒球运动进校园,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进一步拓宽我市特色体育及传统体育相结合渠道,唤起孩子们的参与兴趣,外练筋骨皮,内练意志力,历经磨练,让他们更加自信阳光,乐观向上。

四要积极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开展体育赛事。依托晋城文旅康养优势,以“体育+旅游”为路径,学习贵州经验,积极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发挥晋城特殊地理、乡村美景、A级景区优势引入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汽摩运动、户外拓展营地,创办“太行马拉松”“游赏东方古堡”“绿道快步走”“乡村欢乐行”等自主品牌赛事,全力打造“体育+旅游+时尚”的特色线路,让更多的年轻人、外来游客和“驴友”在体验晋城美景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体育健身的快乐,推动全市文旅康养产业的更好发展。由体育部门牵头,利用各类体育场馆资源优势,引进游泳、棒垒球、五人制足球特色体育赛事和武术、太极拳特色全民健身体育交流活动,推动全国性全省性比赛落地晋城。

市政协委员白魁伟:推进多彩花海行动 建设美丽晋城

2021年是多彩花海行动的启动之年,成绩我们看在眼里。但必须承认,在行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我们也应认真分析,抓住关键,用实践成果来消除干部群众的疑虑和误解,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让多彩花海为高品质生活增色添彩。为此,特提出建议如下:

1.晋城“多彩花海、花园城市、产城融合”的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主动作为,自觉爱护已有成果,自觉维护文明城市的形象。全市上下都要增强信心,为打造晋城欣欣向荣、多彩花海、产城融合的花园城市而努力。

2.政府各部门要制定清晰的工作方案。要从严把关,理清思路,特别是对于事关晋城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要逐一落实,确保实现晋城多彩花海、花园城市、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

3.对于党委政府确定的多彩花海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各执行单位要认真实施、科技引领、列出清单,严格依法依规施策,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限时办结,兑现承诺。

4.在今年的康养大会期间,要充分展现多彩花海、花园城市、产城融合的晋城特色,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诗人作家来晋城作客。一千多年前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带给了人们对扬州无限美好的向往,也成就了后来诗意扬州的品牌。晋城建设多彩花海的花园城市不仅具有战略眼光,还聚焦了晋城的文化内涵。要让“多彩花海”成为晋城的代名词,让文化融入多彩花海,让诗情花意给城市增添魅力、活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撰稿:徐晓慧 雍丹华)


责任编辑: 赵立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