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理念 促进思想大解放】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推动“双核引领”

发布时间: 2021-06-01 11:13:22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打印

近期我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参加为期一周的众“智”成城推动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专题学习培训,收获满满。现结合城区的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2020年,杭州市经济总量16106亿元,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四、副省级城市第五,全国大中城市第八,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纵观东南沿海城市,如上海、福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地,目前,经济总量总体都在全国前列。东南沿海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集中的地区,中国的对外开放、引入外资搞活经济的政策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以后逐步扩展到沿海、沿江、沿边以至全国范围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改革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有力武器。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杭州未来发展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城西科创大走廊,以科技型、创新型、互联网型企业为主;二是围绕钱塘江打造的金融港湾,主要是金融业,总部经济为主;三是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外加文创,每一个产业都将被打造成万亿级别。从我市的六大比较优势来看,杭州的经济发展为晋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蓝本。以旅游产业为例,西湖景区早在2003年就开始执行免票政策,不依赖门票经济背后的逻辑是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改变单一“门票经济”的商业模式,将整个城市打造成一个风景区、一个中外游客交口称赞的巨型旅游产品。以旅游业带动相关联的产业,创新业态,提升城市服务质量,城市的要素都成为旅游的内容。再看杭州的旅游业成绩,虽然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根据杭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杭州市全年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999亿元,旅游总收入3335.4亿元,旅游总人数17573.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4.3万人次。

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晋城的落后,也找到了差距和不足。长期以来,我市一煤独大,发展兴于煤、成于煤,也受煤所限。晋城曾经的辉煌是晋城人创造的,晋城人能、也必须奋起直追,不断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进位不掉队。在市委市政府绘就的晋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蓝图下,城区区委喊出了“服务是海”的理念,明确了打造“晋城新经济的核心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的战略定位,提出要建设五大中心,造就蚂蚁雄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激情干事,打破思维定势,用足用活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各项政策,真正把“双核”战略落到实处。

一是瞄准全省第一全国一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经济发展的活力在人口,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2020年,城区新开办企业3648家,数量在2019年3058户的基础上实现了疫情下的逆势增长;今年一季度,新开办企业791家,同比增长52.4%。实践证明,在“服务是海”理念的指引下,城区经济的韧劲能够充分体现。因此,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坚定地瞄准全省第一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坚持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对照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厘清纪法边界,给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松绑,挖潜力、激活力。

二是围绕市区一体,加快“五大中心”建设。城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市辖区,区位优势明显,但潜力挖掘还远远不够,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的内涵还未充分展现。要围绕从“小十字”向“大十字”的华丽转身,加快“文创+五大中心”建设,效仿杭州,学习杭州,以文化为纽带打造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一是要围绕“大十字”,加强道路周边的赋能规划,将新经济、新业态、新基建、新设施向道路周边集聚,使之成为未来城区发展的增长极,成为新业态发展的经济廊道,进而成为未来城区对外开放发展的窗口和新名片。二是要继续做好老城建设这篇大文章,真正实现全城皆景,外地游客来晋即“入景”。三是围绕“五大中心”有针对性地布局项目,通过项目引领转型。推动工作的关键在于观念转变,一切产品最后的比拼都是“文化”。比如,南村产业园区,从建设至今,由于环保等各方面政策限制,一直步履艰难,不妨换个思路,在加快企业入园的同时,按照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六新”理念打造园区,既让传统铸造企业有生存空间,又做到历史传承,讲好晋城的历史,讲好“铁”的故事。

三是面向未来把城区打造成人才集聚地。发展靠人才,进步靠人才。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必须把人才当做重中之重,对标对表先进发达地区,加强人才战略储备与引进培育,因地制宜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在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落实两项“人才新政”,围绕科技和产业重大需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积极推进“一站通”“保姆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妥善解决住房安居、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确保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打造有温度的人才“乐土”,为城区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集聚力量。

(作者为城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陈亚东)


责任编辑: 冯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