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风采|“亿元矿工”张晨光:以匠心致初心

发布时间: 2021-08-02 15:26:19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打印

以匠心致初心

——记“亿元矿工”张晨光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今年46岁的张晨光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成庄矿的机电首席技师,也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的“工人院士”和“亿元矿工”,诸多荣誉的背后,是他扎根煤海27载的拳拳匠心和“甘燃自身效红烛”的奉献精神。

1994年,从技校毕业的张晨光在成庄矿参加了工作。当时正处于矿井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他每天跟着师傅在一大堆图纸、一台台设备间忙碌,拆装设备、接线、调试,虽然工作又脏又累又枯燥,但也为他日后从事机电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那时,矿井正在安装调试一条长达2750米的主提升皮带,而这套主井提升系统的核心源于一个叫PLC变频器的“黑匣子”,通过它能够对提升系统各环节的温度、流量、压力等十多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实时保护,大大减少人为操作的不准确性和繁琐性,方寸间就能掌控一切,张晨光被这个“黑匣子”所蕴藏的科技彻底震撼了。

于是,生性内向的他鼓起勇气,主动申请为外国专家打下手,紧紧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自那天起,张晨光每天守在安装调试现场,“磨”在外国专家身边。为了克服语言障碍,真正学到技术,张晨光借来PLC提升皮带系统图和洗选厂原有的国产皮带系统图,每晚挑灯夜战,单词一个一个的“啃”,图纸一张一张的琢磨,持续了120天后,随着主提升系统安装到位,张晨光也基本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手里的工作日志也记下了厚厚两大本。

1997年,运行两年的主提升皮带的变频器驱动板突然出现故障,导致系统瘫痪,全矿面临着阶段性停产威胁。面对进退两难的情形,张晨光主动请缨,他一边根据经验安装调试,一边动手改装加工散热片、处理国产单极晶体管脚……经过90分钟抢修,故障彻底排除。“竟然修好了!”大家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张晨光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煤矿机电工的目标。

之后,张晨光放弃了进机关部室工作的机会,一心扑在机电工岗位上,专心学习PLC编程技术,小到机电技术书籍、电子原件、电路板,大到几千元电脑,需要就买,坏了就换。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2009年“兖矿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张晨光一举夺得了矿井维修电工第一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一夜之间,张晨光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电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机电大拿。

成名后的张晨光,一心想着把自己的所学所悟回报给矿山。2009年,他办起了“机电工技术小课堂”,2011年底,他又创建了全省首个煤炭行业大师工作室——“晨光工作室”,承担起了企业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

为了把工作室办出特色,张晨光先后自主编撰了《矿井维修电工开关类》《矿井维修电工控制类》等一整套50余万字的实用教材。同时,结合矿井实际,创立独具特色的“四步培训法”及“3X5”和“8+3”的培训制,开展多种培训模式和平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近千人。“晨光工作室”的创新实践,迅速辐射全省,影响全行业,慕名而来进行交流学习的企业络绎不绝,得到了中国社科院、中国教育协会、国家煤炭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工作室也在2012年被授予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近年来,张晨光带领团队开展矿井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10余项,完成各类技术创新50余项。仅他研发的“皮带远程监控系统”一项技术,就实现了井下皮带的地面远程控制,优化了井下17部皮带的138名人力资源,每年节约人工成本上亿元。

“未来,我将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在能源改革的浪潮中,继续搞创新、提效率、保安全、创效益,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他说。


责任编辑: 冯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