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效应下晋城发展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 2020-12-21 17:44:49 信息来源: 晋城改革之声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编者按】“高铁经济”是泛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站点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随着郑太高铁的通车,晋城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经济对中小型城市影响比较显著,一是会促使中小型城市加速融入发达城市圈,提升城市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虹吸效应也会带来相应的挑战。

对晋城来说,天津市武清区发展值得借鉴:晋城这样的中小型城市应该也必须积极融入区域网络,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率先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来。

“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今天推出《高铁经济效应下晋城发展对策探析》,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就晋城发展献言献策(jcswggb1030@126.com)。

一  高铁经济的“武清样本”

2014年之前,武清曾经陷入“两不靠”的尴尬。

武清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武清古为泉州,别称“雍阳”,公元742年更名为武清,2000年10月30日正式撤县设区。要界定武清在京津之间的地理坐标,最直观的方法是用交通时间来定义。武清距离北京东南五环70公里,是京津冀三个区域交界的中心点。作为京津高铁中途的唯一停靠站,到北京22分钟,到天津12分钟。开车到天津核心市区仅半个小时,到北京核心区两个小时左右。

2014年前的武清,在整个天津只能算是中规中矩:2011年武清区实现GDP427.2亿元,在天津16个区县中排名第七;2012年,武清区实现GDP536.68亿元,仍为“老七”。

2014年武清的房价均价6000元/平方米左右,而与武清一线之隔的北京通州区房价早已突破2万元/平方米。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正是离北京太近,反倒让武清变得尴尬。因与北京接壤,天津希望武清能借助北京资源谋求发展,天津在2006年之后将发展重点转向滨海新区。但是对于武清而言,想要从北京获取发展资源并不容易。结果是,武清陷入了“两不靠”的尴尬。

2014年武清曾被人称为“空城”:这个距北京仅22分钟高铁车程的小城,商品房购买率是100%,入住率仅10%。

但很快,这一切都变了。2014年之后,武清“开挂了”

武清境内有京九支线、京山、津蓟三条铁路以及京津、京福、津围公路等12条国家级干线穿过,亚平宁广场便毗邻武清高铁站,并且自驾交通方便。另外,武清站还是环渤海区域内唯一的城际高铁——京津高铁唯一的中间站,而亚平宁广场距武清城际铁路站仅3分钟车程, 乘坐高铁14分钟即可到达天津站,到达北京南站也只需要21分钟;围绕城际铁路武清站,武清新城内还规划了1处综合交通枢纽和一条市域轨道Z2线,其中综合交通枢纽汇集了公路长途客运站、地铁车站、公交首末站、公共停车场等多个交通场。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不仅极大方便了武清当地人的出行,更让武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京津城市副中心,越来越多的北京人置业在武清,城际时代到来”。

2019年武清地区生产总值886.14亿元,位列天津16区的TOP2,作为一个远郊区县成功完成了“逆袭”。

十年间,京津城际铁路成为了往来京津两地旅客的出行首选。武清,从一个小县城,变成了繁华新城。

高铁的发展,催生了武清这座“高铁拉来的新城”。

武清区发展之快,原因如下: 一是有产业。不等不靠主动搭台融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主动承接首都项目近万个。 武清区发挥地处京津之间的特殊区位优势,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谋划推动“通武廊”区域合作,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努力在协同发展中当先锋、当猛将、唱重头戏。

二是留住人。主动沟通优化社会服务。组建了基础教育共同体和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联盟,12家医院成为跨省市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定点医院,京津冀老人在武清颐养天年。

三是环境美。打响大黄堡湿地修复保护攻坚战,全面启动翠金湖、燕王湖违建拆除,积极开展核心区土地流转、生态补水、野生动物保护等,湿地生态涵养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湿地内共有植物221种、鱼类32种、鸟类199种。 近年来,武清区下大力气改善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最好的生态产品。走在武清,仿佛走进一个绿色王国。

二  高铁带给晋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机遇

随着郑太高铁的开通,晋城既缩短了与太原经济圈的区域合作距离,在更大程度上加速融入中原城市群的步伐,必将对城镇化发展、产业布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将进一步完善晋城区位交通优势,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我市境内交通运输主要以铁路、公路为主,既没有机场也没有高铁。虽有太焦、候月铁路纵贯本境,晋焦高速、长晋高速、晋阳高速、207 国道、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但是运行速度慢、频率低、车次少。这样相对落后的交通体系为市民生产生活、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不便。郑太高铁的建成提高了运行速率,打破了晋东南没有高铁的现状,加强了省际、区际的合作,打开了晋城通向东南沿海省份的捷径,既能有效对接中原城市群、长三角等经济圈,也能加快晋城深度融入中部经济区和太原经济圈,缩短与高铁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

二是必将加快晋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铁为远距离客源地的游客到晋城游览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客源地的多样化带来客流量的增加,客流量的上升必然给晋城市旅游业带来收入高峰。从以往市旅游局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我市旅游的客源地绝大部分是周边省区,客源地范围相对比较小。郑太高铁的建设可以使晋城深入中原、对接东南沿海省份,扩大旅游知名度,提升旅游品牌效应,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同时郑太高铁的建设加快了晋豫的经济联系,这对于晋城市同河南省境内的周边市区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晋城市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宣传。

三是为晋城市成为山西省新经济增长极提供了条件。晋城市是晋豫的中心城市,对于晋豫之间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发展比较落后,就有可能成为晋豫两省交流的瓶颈。晋城市“两只翅膀腾飞、三足鼎立支撑”的发展格局基本成形,围绕打造“五个千亿产业”,正在开创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同时围绕建设美丽城市,着力打造富有太行山水灵气,彰显江南园林特色的生态、自然、现代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带动周边区域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郑太高铁的建设,加快了人流、物流的更新速度,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将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促进优势产业升级。高铁能极大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资吸引力,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促进生产力优化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京沪高铁开通形成的苏滁现代产业园、武广高铁开通形成的湖北咸宁“广东工业园”等国内经典案例来看,高铁带来的速度冲击,将会重构区域产业布局,实现高铁沿线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  高铁经济效应下晋城的应对之策

一是积极融入中原城市群和太原经济圈,打造好“节点”职能。

我们认为,晋城必须以郑太高铁为契机,加速融入中原经济区步伐。

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必然加快形成。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 高铁经济效应带来的并不只有机遇,虹吸效应"产生的影响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带走优势的生产要素。随着巨型城市群的逐渐形成, 区域经济圈不断向周边拓展, 城市的发展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在这个巨大的城市网络里, 发展中城市承担的是“节点”的角色。如何扮演好网络节点的角色,明确自身在网络中的职能与定位, 是高铁经下发展中城市必须明确的问题。

中原城市群对晋城发展影响力巨大。中原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明显,随着郑太高铁通车,区域内包括“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中原城市群位于京渝沪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又处于晋冀鲁皖鄂陕六省交汇处。无论是京渝沪三角形的三边,还是三条边上的中线,都是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构建城市体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城市链或者城市走廊,这些城市链将沿线的中等城市、县级城市整合在一起。“石家庄市—太原市—西安市—武汉市—合肥市—济南市”围绕中原城市群形成城市环。在与其他城市群互动过程中,中原城市群将会分别得到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发展的红利,中原城市群的节点角色会进一步得到强化。中原城市群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隔太行山与黄河相望的山西与河南两省,一个主体处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一个主体位于中国第三级阶梯,虽为邻省,但山水相阻,道阻且长。

山西主体在太行山脉以西

河南主体在太行山脉以南

总体上被分在了第二和第三阶梯

好在,太行深山之中有诸多山脉中断的地方(山口),故而有“陉”。连通山西省会太原与河南省会郑州的最主要通道就是“太行八陉”之中直接以“太行”为名的第二陉——太行陉(太行道)。

虽然在历史上,连接郑太两地的传统通道为太行陉,但是郑州地区在秦初至清末时期地位稍逊于周边大佬,所以太行陉主要通道功能为连接太原(晋阳)至洛阳。郑州方向在长期主要是支线通道,甚至只是去大梁/汴梁(开封)的中转站。

晋城必须融入中原城市群发展。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其实是一个政策和地缘相互作用的被动过程。尽管从地缘上来讲,晋城人与邻近焦作、济源、新乡等城市有诸多非常亲近的血缘关系,但因为晋城煤铁资源的丰富,自然条件的优越,物产的足够自给自足及由此而来的生活富庶,让晋城人一度看不起邻近城市,更谈不上主动融入中原发展。因此,虽早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明确确定“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相连接的基本骨架。”晋城第一次被列为中原经济区的城市之一进入了国家战略,并且抢抓改革机遇,形成了融入中原的理念和战略构思。但多年来融入的步伐缓慢滞后,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

2016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把晋城再一次列为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国家战略成为核心城市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晋城乃至山西开始有了更加主动的行动,2018年,晋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加敏锐客观地将融入中原城市群作为晋城“南下北上”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同时,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山西省贯彻落实〈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原城市群的“山西任务”,也为晋城市“争做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加快融入中部崛起快车道”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拉开了晋城加速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帷幕。

从区位上来看,晋城天然具有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基因。晋城市地处晋豫两省交界,辖城区、泽州、高平、阳城、陵川、沁水6个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总人口235万。晋城向东130公里,是1000万人口的郑州;向南80公里,是700万人口的洛阳,一小时经济圈内,有新乡、焦作、济源、长治等6座城市,3000万人口、2000万城市人口,2.1万亿GDP。作为山西省唯一一个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晋城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是对接经济发达地区的桥头堡。

从发展方位上看,晋城市地处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核心要地。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的快速发展,以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蚌埠等城市扩容提质,加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就能够形成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镇和产业集聚带。而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区域内,可突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省际相邻城市合作联动,加快构建跨区域快速交通通道,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共享,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必将享受城市群的功能网络一体化折射周边的最大红利,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二是大胆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超常规战略发展旅游业。

要主动与郑州、焦作、新乡、济源等城市对接和融合,有效配置晋城旅游资源,让游客来得顺畅。要充分发挥晋城旅游资源和旅游区位优势,主动加强与周边中心城市的旅游对接与合作,融入中心城市旅游经济圈,充分发挥高铁带来的速度和时间优势,吸引中线城市客源,有效对接旅游产品,有针对性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提升晋城旅游的集聚效应,增强旅游竞争力。

要突出创新和精品意识,加快晋城旅游产品转型升级,让游客留得下来。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使“一日游”、休闲度假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因此,晋城要围绕核心、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要加强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在优化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时,创新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精品,培育品牌,充分利用晋城的大山、大人文的特色,形成系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要重视住宿和餐饮产业,开发夜间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夜间旅游体验,使游客住得放心、吃得舒心、玩得开心,还可以提高住宿业和餐饮业收入。

要重视游客体验和满意度,提升晋城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让游客玩得满意。服务质量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要积极借助智慧旅游手段,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行业的作用,统筹规划、建设十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一切从方便游客出发,做到规范化、智慧化。加强景区之间的合作意识,在旅游景点设立游客咨询中心和旅游站点,在景点建设路标和景区标志建筑物,附有景区景点介绍和景区地图。为游客及时提供咨询便利和有效建议。在利用高铁快速到达优势的同时,着力解决好游客进入景区“最后一公里”和旺季游客“进不来、出不去、走不动”的问题。

三是要大胆改革,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率先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

高铁是当今区域空间格局重构的重要变量, 直接或间接引发了城市空间的互动, 引导城市空间生产、人口要素、资金要素沿高铁线路多向流动。在空间要素自由流动的过程中,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 并依托高铁资源, 放大区域“ 极化效应”, 将有利资源从中小城市虹吸过来。因此, 中小城市应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越、历史文脉悠久等软资源优势, 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错位差异化发展, 将有利的经济发展要素吸引过来, 规避高铁带来的负面部效应。

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我市农村土地资源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放宽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限制,制定社会资本下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外领域全面取消许可和审批,实行“承诺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资源资产作价入股、资产托管、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等。政府投资、扶贫资金、涉农财政项目投资可作为资本金,入股经营主体获取分红收益。

要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战略部署,落实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促进大健康、大康养、大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竞相发展,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来培育,力争到2022年产值突破千亿,到2025年建成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文旅康养强市,以康养赋能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人民高品质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