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珍简介

发布时间: 2019-07-29 10:32:00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刘桂珍简介

山西省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

村支部书记

 

   事迹简介

  刘桂珍,女,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月出生,山西代县人。1978年担任峪口乡段家湾村赤脚医生,1988年担任村代课教师,199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兼任村主任至今。她是40年坚守大山,教师、医生、村干部一肩挑的铿锵玫瑰。在她的带领下,依托“刘桂珍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2018年实施了树苗繁育项目,种植油松、丁香等共计10亩,预计两年后每亩产值达10400元,扩大后的育苗业可带动22户47人增收,其中贫困户14户26人。先后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

 

    事迹材料

  刘桂珍,女,汉族,1963年1月出生,1992年入党。1978年担任峪口乡段家湾村赤脚医生,1988年担任村代课教师,199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兼任村主任至今。刘桂珍四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峪口乡段家湾村。40年来,她将村支书、村主任、乡村医生、代课教师四个担子一肩挑起。刘桂珍说:“医生要有医德,老师要有师德,党员要有党性”。

  1977年,村里急需一名医生,村干部们想选派刘桂珍去。可高中毕业后,她还想继续考大学。面对村组织的决定、村民的渴望,她义无反顾地答应了。1978年,在初步掌握了打针、输液、理疗等基本技能后,刘桂珍加入了赤脚医生队伍。随后,在经过系统培训后,一直坚持到现在。多年来,不管是村内村外,出诊费、注射费她都分文不收。她说:“每当看到患者通过我的治疗康复时,就是我最欣慰的时刻。”她不仅免费为百姓看病送药,还免费为村民缴纳农村医疗保险。2007年,村民陈智良得了一场重病,住院花去三万多元,出院时才知道刘桂珍已帮助办理了合作医疗,医疗费用报销了1万多元。至今,她仍然为14名村民垫付医保费用2100元。

  1988年,段家湾村贫穷落后,生活条件差,教师工资不高,城里的教师谁都不愿意到这个穷地方来,一个个来了又走,眼看十几个小学生就要失学了。村委会给她做工作,让她暂时为学生代课,等待新老师的到来。为了孩子,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把自己的家里当作课堂,把所有能用的用具都用上,桌子、床、缝纫机板,还弄了一块简易的黑板。就这样,坚持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新学期开始了,新校舍也盖起来了,可仍然没有正式老师来,她就一直以代课教师的身份,一干就是29 年。

  2011年,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她又带头在村里搞苗木种植,带领村民发展育苗产业,树苗种植面积曾达80余亩,村民收入翻了一翻。她说:“村庄,就是我的‘阵地’,我要把它坚守到生命最后一刻。”村民们说:“有刘桂珍这样的村干部在,我们就不担心。”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刘桂珍30多年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这既是家风的传承,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刘桂珍的父亲刘白小是一名老党员,抗战期间曾负责护送八路军情报员。1946年,刘白小任段家湾村第一任村支书。在上世纪“一片菜叶都金贵”的困难时期,刘白小组织村民在地里分萝卜缨,曾把自己家里的让给了别人。2000年初,

  作为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的刘桂珍,紧紧将发展党建作为强村富民、固本强基的“关键”。在经济条件较为艰苦的环境下,刘桂珍带领村“两委”班子一班人,没有开会的场所,就在自己家里;没有学习的地方,就在田间地头。1996年,村里的小学按照上级要求进行了合并,村小学的教室空了下来,刘桂珍马上将村小学的教室整修一新,专门用作了村支部和村委的办公室,并开辟出一间来,作为卫生室,方便群众看病。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就这样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履行着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在做好其他的工作的同时,作为党支部书记,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制度,认真抓好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支部政治生活,着力提高全村党员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段家湾村经过两次移民搬迁,剩下的在村常驻人口只有十几个人了。刘桂珍舍不得丢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选择继续在山里服务“乡亲父老”。她总说:“段家湾只要还有一个群众,我就要为大家服务到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刘桂珍倾注的是一腔热血和满腔热情。先后获得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

  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越是美好的生活,越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刘桂珍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崇高的价值追求,强烈的使命担当,充分彰显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群众的真挚情怀。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