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晋城市服务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 2018-03-08 16:25:00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不断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业发展政策,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社会服务、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使服务业经济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稳中求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7年,全市服务业企业总数达8.4万家,同比增长12%,比上年增加0.9万余家。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61.74万人,同比增长2.1%。服务业税收收入完成43.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收6.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81.9亿元,同比增长8.0%,比去年高出1.7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1.9%,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3.3%,对GDP的贡献率较往年明显提高。

  服务业分行业看,占比最高的四个行业为非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2.2亿元、85.4亿元、75.2亿元、65.0亿元,占服务业总增加值比重为23.3%、17.7%、15.6%、13.5%。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服务业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12.0%;其次为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增速分别为9.6%、8.6%、8.0%、6.4%、6.0%、3.0%。非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四个主要行业实现增加值共337.8亿元,占到服务业总增加值比重70.1%,是我市今年以来服务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服务业发展运行主要特点

  (一)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产业。

  2017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全市经济趋势性、转折性、标志性变化不断积累,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强劲,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由“疲”转“兴”已成定局定势。今年,市发展改革委以实施服务业发展攻坚为突破口,突出服务业项目的谋划和建设,着力推进重点行业提升和重点企业培育,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
今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7.1亿元,增长2.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2.7%。第三产业投资规模继续超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总和,第三产业成为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52.9:42.4调整为4.4:53.7:41.9,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由于第二产业的强势回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略有下降,分别下降0.3和0.5个百分点。

  (二)商贸流通业平稳较快增长,结构明显改善,其中,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7年,全市商贸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中心城区城东、城西两个物流集聚区基本形成,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年交易总量达55万吨。全市现有各类商业网点数量1.6万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65 个,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综合市场5个。新建商贸服务项目顺利推进,华大时代广场、汇邦商业广场、怀覃里特色商业街、高平兰花时代广场等项目已进入招商阶段。
商务便民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社区商业功能更加完备。一是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陵川、高平两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电子商务服务村级示范点达到100个,网上销售达11662万元,其中,农产品上行达到1800多万元。引导支持晋城神利便利、福旺多超市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活动,建设社区电商服务网点132个。二是实现中心城区“放心早餐工程”全覆盖,设置早餐销售亭130个,日供应早餐7万份,形成了集主食加工、检测、配送、销售与一体的“放心早餐”销售服务体系,销售网络开始向高平、阳城辐射。三是家政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达到4个,中小专业型家政企业达到120个,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晋城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全年受理市民求助事项达7800件,满意率100%,实现了养老、护理、月嫂、保洁等家政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四是再生资源回收更加便利,新建社区回收亭20个,社区回收亭总数达到67个。

  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在商务部门登记在册的电商类企业包括:园区、平台、电商应用、电商服务等共计166家,同比增加了24家,征集到电子商务发展项目194个,同比增加了54个,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50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98%,网络零售额为3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建成了晋城市苗匠物流园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网佳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高平市汇鑫物流配送中心3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京东晋城特色馆司徒小镇店、皇城相府店,白鹭跨境购兰花店相继上线运行。
电商扶贫精准发力,全市基本实现“两有一能”的要求,既每个县都要有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每个适宜建店的贫困村都要有村级服务站点,每个贫困村都能在互联网购买商品和销售产品。截止目前,全市共建设县级公共服务中心6个,村级服务站点1630余个,组织了24次电商扶贫专题培训,培训人次达3600余人次。今后,我市将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工作,以电商带动农村发展,真正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同时引领全市电商产业大发展。
  (三)优化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2017年全市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68.11亿元,同比增长5.4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22.79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8.16亿元,同比增长23.36%;赔付(给付)金额19.97亿元,同比减少3.2%。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于解决融资需求,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在将银行、证券、担保、小贷、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驻市金融监管服务部门全部纳入量化考评范围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考评权重,重点考核金融机构对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1533”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具体措施》,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我市重点扶持企业的支持力度。1-12月份,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共向“1533”工业转型企业、新兴产业及重点项目累计投放资金659.09亿元。二是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为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我市设立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由晋城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重点投向于我市“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产业和“十大战略工程”。三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今年我市出台了包括上市挂牌企业奖励、中介机构服务奖励、企业直接融资奖励在内的全方位激励机制,及时兑现各类奖补资金。继皇城药业、海诺科技、兰花纳米挂牌“新三板”、晋煤蓝焰借壳煤气化成功上市后,2017 年兰花药业也成功实现“新三板”挂牌。相府药业通过质押股权融资1500万元、定增融资495万元,海诺科技通过定增融资1360万元,“新三板”挂牌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取得实效。四是围绕供给侧改革开展金融领域“去杠杆”。重点是围绕调整金融杠杆作用的结构性偏差做好“加减法”,人行晋城中支出台了《深化金融支持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对煤炭行业实行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鼓励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重点转型行业、绿色潜力企业的信贷投放,通过信贷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2017年银行信贷资金投向煤炭钢铁行业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比重较2016年末下降了58.11个百分点;投向医药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的比重较2016年末上升了0.18个百分点,通过“杠杆转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成效初步显现。五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持续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大力推广“金融+电商”模式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目前已验收达标2047个。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积极开办能繁母猪等农业特色保险,涉农保险覆盖率逐年提高。六是创新业务模式助力企业融资。在全省率先开展“倒贷周转”业务,资金周转量、服务企业户数等多项指标连年排名全省领先。引导企业运用债务融资工具开展融资,截止目前,晋煤集团已发行35亿元私募债、30亿元短期融资券和6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兰花集团已发行14.5亿元短期融资券;晋煤集团、省国资委还与建设银行签署了市场化债转股三方合作协议。七是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支持晋城银行做大做强,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科学稳妥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目前我市6家农信社中已有4家完成改制,沁水农信社也获得筹建批复,陵川农信社也在积极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农信社改制工作走在了全省的第一方阵。

  (四)拓展提升旅游消费,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服务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

  2017年我市旅游业迎来了大发展。全市商业住宿设施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13706人次,同比增长6.92%;旅游外汇收入768.66万美元,同比增长7.66%;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4848.32万人次,同比增长24.79%,国内旅游收入444.08亿元,同比增长24.66%;实现旅游总收入444.56亿元,同比增长24.66%。2017年省旅发委下达我市旅游增幅指标为23%,圆满完成省定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近年来,我市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支持阳城、泽州两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组织实施全市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组织实施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 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邻近的重点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

  坚持项目引领支撑旅游行业发展。一是对现有A级旅游景区进行提升改造。皇城相府景区增加了夜间旅游项目,推出“夜游皇城”大型3D灯光秀;王莽岭景区新开辟了山顶游线入口步道,建设了圆道太极王莽岭国际培训基地;历山景区建设了休闲小镇,建设了木屋、树屋、蒙古包等特色住宿设施。二是积极开发打造新景点。通过积极建设大析城山旅游开发项目、砥洎城旅游开发项目、大阳古镇旅游开发项目、李寨栖龙湾旅游开发项目、司徒小镇旅游开发项目等一批新型旅游项目,以期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三是全部完成新建、改建60座高标准的旅游厕所;4A级以上景区均开通常态化的客运公交线路;加快推动特色旅游乡镇、特色旅游村和特色旅游客栈建设。

  积极招商引智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在今年召开的2017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我市发布了总额764.21亿元的系列招商项目,现场签约了阳城县全域旅游投资运营项目、沁水县全域旅游 PPP 投资合作项目、五行山田园综合体合作项目和大粮山《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型光影水秀实景演出旅游项目等四个旅游招商项目,签约金额达到45亿元。

  坚持重点突破、特色发展。我市旅游业发展重点,将按照楼阳生省长关于“充分挖掘太行的山水、生态、红色圣地等文化元素,凝练大美太行、天下脊梁主题,打造雄奇太行、秀丽太行、红色太行、古韵太行的精品风景旅游带”的指示精神,依托我市古堡文化、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晋城特色的乡村旅游名镇名村、精品线路和休闲产品。全力推进太行山水、太行古堡和太行康养避暑三大核心旅游产品。
2017年我市编制完成《晋城市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规划》、成立了“晋城市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并出台《关于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晋市发〔2016〕17号)和《2017年全市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推进方案》(晋市政办〔2017〕12号)文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全市今年首批参加全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并完成改制任务的景区有16家,分别是珏山、山里泉、聚寿山、丹朱岭、大粮山、羊头山、皇城相府、蟒河、天官王府、海会书院、孙文龙纪念馆、王莽岭、凤凰欢乐谷、历山、柳氏民居、湘峪三都古城。

  (五)邮政快递业健康快速发展。

  截至12月底,全市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92亿元,同比增长42.3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4亿元,同比增长27.89%。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710.88万件,同比增长9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896.95万元,同比增长67.06%。“双十一”期间最高日处理量达到42万件。消费者有效申诉13起,处理率100%,安全生产零事故。全市邮政行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7年,我市印发了《晋城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逐步建立健全晋城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机制。同时,召开了国家、省、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宣贯实施培训班,解读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调联动。今年市政府还出台《促进快递业发展实施方案》,系统地提出了市政府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快递车辆外环路通行难问题,针对今年7月1日起晋城市执行的中重型车辆外环路白天禁行问题,提前向市政府递交《关于申请快递车辆正常通行的请示》,有效保障了寄递时限,满足了民生需求。

  提升邮政、快递服务“三农”能力,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我市已实现建制村100%通邮,共实现农村便民收费站点903家,安装邮掌柜系统的“村邮乐购”站点450家,在乡、镇、村建立三级物流配送节点,将“村邮乐购”升级为偏远山村的包裹转投站和代收点。目前,全市已经实现快递乡镇服务网点100%全覆盖,乡镇网点数达到203个。深化快递下乡工程,加快推进县乡区域化配送,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不仅通过邮掌柜可以进行代收代缴、还可以实现店铺管理、会员管理、网络代购、农产品返城等,方便农村百姓用邮需求,达到五个不出村的要求。即: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便民服务不出村、创业不出村、金融服务不出村。

  陵川的新民欣、高平的小驴快运物流与邮政快递企业强化合作,开展县乡物流配送,解决农村寄递最后100米,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寄递渠道,解决了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标准化网点个数72个,网点标准化率达到96%。智能快件箱在市区88个小区内投放运营134组,日处理快件量可达2000余件。

  (六)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1、市场运行总体良好,销售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全市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良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0亿元,达到415.0亿元,同比增长7.5%。分季度情况看,消费品市场逐步向好,趋势明显,第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完成零售额84.0亿元、101.4亿元、110.6亿元和119.0亿元,增速分别为6.1%、7.4%、8.4%和7.7%。

图1 2017年分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

 

图2 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增长情况

 

  (七)全面提升养老消费,科学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2017年是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的一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努力构建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具有晋城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服务机构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降低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门槛,增加适合老年人吃住行等日常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科学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晋城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对今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加强和规范扶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出台了《晋城市养老服务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从扶持资金申请、审批、下拨、使用等多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扶持资金落实到位、使用到位,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

  2017年对全市50个市级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了示范创建活动,对运营较好、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4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予以1万元资金奖励,截至今年共建设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66个,覆盖全市农村总数的34.9%。

  (八)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商品房成交继续下降。

  截止2017年底,全市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71家,其中:一级资质1家,二级资质15家,三级资质14家,四级资质98家,暂定资质43家。市本级注册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121家。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数量多,但大多开发规模较小,企业实力较弱,缺乏集团化、规模经营企业,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仅占企业总量的18%,总体开发能力水平较低。

  201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1亿元,同比下降11.8%,其中:住宅投资55.8亿元,同比下降5.3%。全市房屋施工面积954.9万㎡,同比增长6.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77.3万㎡,同比增长6.4%。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158.9万㎡,同比下降12.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3.3万㎡,同比下降1.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40.3万㎡,同比增长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4.8万㎡,同比增长6.4%。商品房销售额65.6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住宅销售额62.3亿元,同比增长7.1%。商品房销售均价4675.7元/㎡,同比增长1.8%;其中:住宅销售均价4621.7元/㎡(市本级销售均价5131.16元/㎡),同比增长1.2%。

  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为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801套(其中:城市棚户区201套、城中村改造600套),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50%,棚户区改造住房基本建成1500套,完成投资22亿元。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累计分配不少于7900套。截至年底全市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853套(其中:城市棚户区260套、城中村改造1593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231.3%;棚改货币化安置1361套,比例为73.4%;基本建成2045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6.3%;完成投资23.868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8.5%。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今年累计分配套数为8388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6.18%。

  今年,我市相继出台了《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办法》(晋市政办〔2017〕40号)和《晋城市化解房地产库存实施细则》(晋市政办〔2017〕56号),从明确工作目标、培育房屋租赁市场供应主体、规范租赁市场管理、鼓励住房租赁消费、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22条具体措施,加快培育我市住房租赁市场。同时,通过加强供应管控、优化供应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等措施化解我市房地产库存,截止年底均处于合理区间。

  (九)服务业税收总体保持快速增长。

  2017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共完成43.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收6.2亿元。其中,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16.3亿元,同比下降8.16%,较同期减收1.5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21.6%。服务业国税收入完成27.6亿元,同比增长38.7%,较同期增收7.7亿元,占全年国税收入的22.8%。

  国税和地税成为服务业税收的两大来源。服务业地税收入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营改增”影响,自2016年5月1日起营业税后全部改为增值税,“营改增”全面实施削减了地税税基。2017年,受营业税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同比下降幅度大,“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是造成服务业地税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上新台阶。

  2017年,我市出台了《晋城市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编制完成了《晋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制定《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相关配套政策。泽州县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鼓励创新创业的奖励补助办法(试行)》;陵川县出台了《科技创新服务活动管理办法》、《陵川县本级财政科研后补助资金实施办法》等文件。这些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有效地助推全市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2017年末,我市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完成29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1件,两项均超额完成指标。申请申报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完成78589.73 万元,超额完成市考核目标7.5亿元。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国家级光机电实验室”、中国2025高端制造中心、创新研发基地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进晋城市科技研发基地(晋城市高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完成了孵化器主楼、中试车间、纳米光机电研发中心、专家公寓、员工宿舍的主体建设工程,有力推动了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情况

  2017年,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为主线,突出服务业项目的谋划和建设,着力推进重点行业提升和重点企业培育,各县(市、区)服务业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
 
  从总量上看,城区服务业增加值仍然保持各县(市、区)最高,为38.6%;其次是泽州县、阳城县、高平市、沁水县、陵川县,分别占全市的16.4%、15.1%、14.8%、10.6%、4.8%。从增速上看,2017年增长最快的是泽州县,增速为9.4%,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沁水县增速为8.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城区、陵川县、高平市、阳城县增速相对较低,分别为7.9%、7.4%、6.3%、5.9%。除高平和阳城之外,其他各县(市、区)分别较去年同期都有大幅度提升。


2017年各县(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GDP比重(%)及排名

增速(%)及排名

占全市的份额(%

晋城市

481.9

41.9

 

8.0

 

 

  

186.1

69.4

1

7.9

3

38.6

泽州县

78.8

31.2

5

9.4

1

16.4

高平市

71.5

34.4

4

6.3

5

14.8

阳城县

72.8

36.4

3

5.9

6

15.1

陵川县

23.1

61.1

2

7.4

4

4.8

沁水县

51.2

27.0

6

8.8

2

10.6


  2017年,城区以旅游文化、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从低端向高端迈进的良好态势。

  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初具规模。城区按照“紧邻城市,服务城市”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服务业。将一产和三产有机结合,主动融入城市需求,积极组织实施都市农业现代工程,形成了以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以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主的基地型;以苗木花卉为主的生态养生型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城区已建设10余个现代农业园区并逐步呈现出规模较大、特色鲜明、带动效应好、竞争能力强等特点。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山西方舟商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一批本土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该公司自主开发运营的“晋城购[B2B2C]”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个集网上销售、信息交流、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网站,是晋城市本土的综合性网上购物商城和市民一站式城市消费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日销售额达20万元。晋城市苗匠物流园区建设的“晋城苗匠物流电子商务园区”,对各种企业进行招商入驻,建立电商培训服务中心、电商沙龙,为电子商务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建设集成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延伸服务最专业的一站式综合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健康服务业培育初见成效。近年来,城区立足晋城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整体规划思路,加快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多业态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健康养老服务市场需求,积极组建集医院、康复、养护、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区共有5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有霞光、白云等4所养老院400余张床位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有社区服务网络中心、中家和家政服务中心等4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泽州县继续围绕以“古韵泽州·全域旅游”为主题,以“山水、古镇、乡村、休闲”为特色,把散落在境内的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远古神话游、文化科考游、自然山水游、星宿天文游、民俗风情游、 农业观光游、休闲娱乐游、红色足迹游”等旅游模式,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部分贫困群众走上富裕路。不断推进旅游景区体制改革,出台了《泽州县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山里泉、珏山、聚寿山3个景区完成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了《谁不说俺泽州好》“魅力乡镇”电视竞演活动和“醉美乡村”评选活动,电视竞演是我省乃至全国第一个以“全域旅游”为主旨、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旅游节目,朱迅、董倩、任志宏等多位央视名嘴参加电视竞演为乡镇助阵,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提升了泽州旅游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将不断完善,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拟定了《泽州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方案,编制了《泽州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8-2020)》;积极稳步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即:泽州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泽州县电商企业孵化基地、泽州县电商人才培训基地、泽州县电商产业基地的建设)的电商产业框架建设。目前,泽州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加快建设基础网点,初步选定了150个电商公共服务乡镇村网点,其中包括1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24个贫困村电商扶贫服务点、30个重点产品企业服务点、79个村级便民店服务点,2017年底已先行完成24个贫困村电商扶贫服务点的建设。

  高平市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借助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机遇,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美团、乐村淘等知名电商平台企业,构建了市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已达32家,企业孵化区已入驻企业16家,众创空间工位入驻6家,商铺入驻10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内智慧物流区已基本建设完成,仓储物流场地共计3000平米。已建成1个县级服务中心,4个乡镇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完成177家村级服务站建设,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就业与增收。“四通一达”五家快递公司已全部入驻物流园区。线上“高平特色馆”在“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微信店铺“高平特产馆”已开通。

  金融服务水平持续增强。 2017年高平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召开了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已正式挂牌营业;强化金融创新,启动了中兴投融资平台改组工作,注册资本金增加到5亿元,经营范围拓展为国有资本(资产)投资经营、国有股权管理、政府公共资源开发利用和承接政府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融资倒贷,高新普惠为泫氏铸业众筹融资1000万元,长兴金融公司成立至今累计帮助中小企业倒贷近23亿元。
阳城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依托独特的旅游禀赋,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全域旅游的转型发展新思路,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大兴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民旅游,悉心打造“悠然阳城”品牌,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的愿景。

  阳城县全域旅游从美丽乡村建设入手,县财政拿出3800万元,拨付每个行政村3-5万元,整治农村的脏乱差,农村实现了“垃圾不落地”的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启动“厕所革命”,在磨滩至董封旅游专线新建和改造景观式厕所,带动了阳城改厕纵深推进;随着乡镇举办的50多项各具特色的系列活动,“康养蟒河”“瑰丽北留”“诗意润城”“云水董封”“杏福演礼”等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全域旅游改变了乡村容颜,催生了美丽经济,带来了现代文明,促进了农村繁荣发展。

  陵川县旅游业持续升温。先后举办了“中国画·王莽岭”四季风光赞歌全国摄影大展启动仪式;山西省首届“王莽岭杯”电视艺术精英大赛暨陵川县2017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山西省首届“王莽岭杯”电视艺术精英大赛颁奖晚会;首届“记忆太行·寻梦重阳”文化旅游节;在丈河村举办了“第十九届陵川金秋红叶节”等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同时,出台了《旅行社突出贡献奖实施办法》,借助各级组织的推介促销平台,组织全县旅游企业参加了河南信阳、南阳旅游推介会、在河南省林州市举办的2017年“百佳深呼吸小城”榜单发布暨中国生态旅游投资与发展论坛和在河南省卢氏县举办的第三届百佳深呼吸小城文化旅游节活动,并签署了“百佳深呼吸小城”共建发展联盟协议书;通过办好“陵川旅游微信公众号”,借助陵川政府信息网和知名新媒体,对各种旅游资源和特点进行了全面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县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电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是投资5060余万元,建成了17000多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初步搭建起集公共服务、电商孵化、物流配送、线下体验、线上运营、创业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框架;二是建成了公共服务中心,开通了“畅享陵川”电子商务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涵盖“陵川物流系统、陵川商城系统、清凉陵川旅游系统、村级服务站进销存系统”四大核心系统功能;三是以交通条件便利的行政中心村为重点,建成了100余个村级服务站(含17个贫困村村级服务站),让广大农村群众从中体验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出台了《陵川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文件,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沁水县制定了《沁水县推进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沁水县2017年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紧紧围绕“游千年古县,揽沁水风光,品沁水文化”,成功举办“首届山西沁水赵树理文化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赵树理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首届沁水县赵树理文化旅游嘉年华开幕式在沁水县全民健身中心隆重举行,拉开了“千年古县,如画沁水”全域旅游序幕。还举办了尧都杏花节、柿庄梨花节、十里黄花节,美丽乡村尽展风采。创新开发机制,建设以南阳抗大为载体的传统红色旅游项目;打造以历山舜王坪生态旅游和历山旅游小镇建设为主的健康生态绿色旅游项目;恢复修缮以湘峪、窦庄历史文化名村、赵树理故居、柳氏民居等为主的沁河古堡群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举办乡村赏花节、采摘节、美食节等,全面助推全域旅游的建设,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我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8年,我们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不断开创新时代美丽晋城转型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晋城而努力奋斗。

  2、城乡市场协同发展,乡村增长相对较快。2017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乡村增速快于城镇、城区增速明显加快的发展格局。全年城镇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城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亿元,增长14.6%。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10.0%,增速快于城镇3.0个百分点。

  3、批发零售业平稳增长,限上单位销售形势趋好。2017年,全市批发零售企业加大企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挖掘企业经营潜力,受汽车、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影响,该行业实现了稳定发展。全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115.8亿元,增长8.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大战略的驱动下,全市中小型企业突显较好发展势头,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31.5亿元,增长6.6%。限上单位增速快于限下1.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4、住宿餐饮业增速持续提高,大众消费成为主流。随着住宿餐饮市场回归,中低档大众特色餐饮饭店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呈现勃勃生机。从经营情况看,全年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亿元,增长9.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高档住餐企业实现零售额3.6亿元,增长0.9%。快捷型、大众型餐饮单位较为活跃,尤其是农家乐、火锅店等特色餐饮经营异常红火,全年全市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64.1亿元,增长9.5%,高出限额以上增速8.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住餐市场发展的主力。

  5、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消费方式更趋多元化。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网络购物发展迅速,线上线下互动的便捷方式,成为当前普通百姓购物、消费方式的新常态,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显现。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网上实现零售额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增速明显高于限额以上企业。另外集百货、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6、消费结构趋于优化,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一是基本生活类消费平稳增长。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及日用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11.4亿元、3.3亿元、12.1亿元和2.0亿元,分别增长9.1%、23.6%、8.8%和12.9%,这四类商品零售额占限上单位比重为24.1%,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3个百分点。二是居住相关类消费增速加快。受商品房销售传导影响,居住相关类商品增速加快。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和五金电料三大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占限上单位零售额比重为6.1%,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三是出行类商品中汽车类和石油制品类增长稳定。受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到期退出影响,汽车类商品销售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6.3亿元,同比增长8.7%,特别是第四季度,销售量快速扩大,占全年销量的比重达到32.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受价格逐步提升影响,零售额增速较快。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出行类两大商品占限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为48.7%,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4.3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四是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单位实现零售额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 


责任编辑: 张朝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