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建设美丽乡村 留住更多乡愁

发布时间: 2016-05-19 15:02:00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05月19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泱泱丹水,莽莽太行;惟我始祖,神农炎帝;肇启农耕,泽被八荒……”。5月14日,“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在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的炎帝陵景区举行。1000余名台湾同胞在蒙蒙细雨中与当地各界人士拜谒中华神农炎帝,并召开了海峡两岸神农炎帝农耕文化研讨会。在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洽谈会上,签约招商项目15个,投资总额达80.66亿元。
  
    晋城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周边乡村遍布炎帝庙。在羊头山上,有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等历史遗存;在神农镇内,有炎帝陵、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炎帝中庙、神农庙等庙宇院落30多处,特别是位于庄里村的明万历三十九年的炎帝陵碑,举世无双;在高平境内,有关炎帝活动记载的石碑100多通,与炎帝活动有关的换马村、北营村、庄里村、跑马岭、卧龙湾等村名、地名,留下了一个令人惊叹、相对完整的炎帝文化遗存的区域体系。
   
    晋城、高平市县两级充分利用炎帝文化的影响力,完成了修复炎帝陵、开发羊头山、修建炎帝公园、建设中华神农农耕文化园等一系列工程,还开发了炎帝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线路,努力把高平打造成为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如今,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甚至有德国的游客来这里探寻炎帝文化,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接待游客都在万人以上,双休日游客都在七八千人。
   
    炎帝陵旅游开发,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庄里等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成为晋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晋城市立足秀美的太行山水和浓郁的乡土风情,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投入、全方位提升,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和高效经济农作物塑造大地景观让农村美起来,通过观光农业开发及市民农园建设让农业活起来,通过休闲旅游带动和农家乐培育让农民富起来,开辟了一条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促进农村走向富裕文明的新途径。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收入从5899元增加到10914元,翻了近一番,平均增幅12.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5∶1,标志着该市城乡统筹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该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整治环境,让农村美起来

    市区北部,从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到上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卫生村”——东四义,一条18公里长的市级示范生态绿道全线贯通,每天都有上千名市民在这里或骑车或步行,尽情领略家乡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一条“绿道”缩短了城乡距离,成为城市人的休闲路,农村人的致富路。今后,随着396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圈的建设,必将带动更多的乡村美丽“蝶变”。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是环境整治。在完成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市先后投入18亿元,全面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和宜居示范“四大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出台了《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实施意见》,加快100个市级宜居示范“百村”建设,培树了城区司徒、阳城岳庄村等60余个新农村“百村”建设典型,先后有892个村达到省级验收标准,阳城县皇城村、泽州县东四义村等12个村被评为“最美乡村”;市政府拿出1亿元资金采取竞争性分配的办法支持各县城镇化建设,全市74个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14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10个镇成为“全省百镇示范镇”;去年完成5.26万农村人口饮水解困问题,启动了31个村、4518户、12465人的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程,煤层气用户已达10.3万户;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的目标。
   
    如今,从以一条挂壁公路震撼世界的陵川锡崖沟村到藏身“世外桃源”的泽州土岭村;从绿树果香的高平侯庄村,到两山一河孕育的天然氧吧阳城蔡节村;从生态园林化的城区大张村,到沁河环抱的沁水尉迟、湘峪村等,一个个美丽乡村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星罗棋布,耀眼夺目。

产业带动,让农业活起来

    高平市野川镇天润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生机盎然,各种蔬菜青翠欲滴,菜农们正忙着采摘。该园区占地1850亩,总投资1.2亿元,二期工程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净利润4000万元,带动周边近3000人就业。
   
    在晋城市,像天润农业这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225家,总资产达38.63亿元,年产值71.3亿元,带动24.1万户农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国家出口示范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家,省“513”工程省、市、县级梯次企业22家,该市已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覆盖全市的龙头企业群体。
   
    一个龙头带动一片。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大都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让周边农户切实感受到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的甜头。陵川县古陵山食品有限公司自建5万亩马铃薯基地,辐射带动农户1.2万户,配套连接基地1000亩。沁水县丰田食品以小杂粮加工为核心,以黄花菜、木耳、小米为重点,辐射带动120个重点村、1200户专业户,做大了全县小杂粮加工产业。
   
    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模式、市场化的运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市初步形成了晋城工厂化食用菌,高平、泽州生猪,阳城、沁水蚕桑,丹河、沁河流域设施蔬菜,丘陵地区干鲜果、太行太岳山区中药材、小杂粮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布局,高平、泽州生猪,阳城蚕桑和陵川中药材列入省“一县一业”基地县。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68.9亿元,亿元以上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226家,覆盖了所有特色产业和行政村。
   
    与此同时,该市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政府牵头、企业搭台、农民唱戏”的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在服务平台、辅导培训、资金政策等方面重点扶持,辐射带动大批贫困户、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体加入农村电子商务队伍。
   
    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全国知名电商企业落户该市,京东、买买提、乐村淘、蒲公英等知名电商企业纷至沓来,淘宝——特色中国晋城馆项目已经投入运营。电子商务县级服务中心已经覆盖各县(市、区),全市已经建成乐村淘体验店1051家。

旅游助力,让农民富起来

    今年“五一”期间,阳城县东冶镇磨滩村接待了3000多名游客,村民家家户户都很忙。一个小山村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游客,靠的就是有山有水有乡愁,能让城里人看到不一样的景,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五一”小长假期间,在传统景区与新兴景区共同推动下,该市旅游市场进一步升温。皇城相府、王莽岭、珏山三家传统景区接待游客34.6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达2230万元,丹河龙门湿地公园、李寨栖龙湾景区等新兴景区也是宾客满门。

    这是晋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培植具有晋城乡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游古镇(村)、赏民俗、尝特色”为主的旅游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把乡村旅游产业蛋糕做大,市财政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于2014、2015年度重点安排财政资金奖补扶持乡村旅游、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发展壮大;争取省旅游局资金6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旅游厕所、旅游景区上档升级等;安排500万元用于扶持全市示范农家乐、旅游商品示范企业、乡村旅游点、旅游景区建设。
   
    阳城县上庄村借拍摄《白鹿原》的东风策划了“我到上庄过大年”活动,今年春节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高平市良户村、大周村,泽州县大阳镇、周村镇,沁水县窦庄村、尉迟村等几个村正在通过保护寻求开发之路,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沁河流域的皇城相府、柳氏民居、湘峪古堡等,通过旅游进行反哺,为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永续利用提供了样板与示范作用;城区司徒村以休闲旅游、健康生活为主线,采用商业运营模式建成“司徒小镇”,仅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120万人,总收入达2444万元。
  
    美丽的太行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纯朴的村民,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市一个个村庄脱胎换骨,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给当地居民开辟了更多增收致富的门路,复活了一处处乡村记忆,让人们重新记住了乡愁,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本报通讯员焦勇 贾苗丽)


责任编辑: 冯慧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