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山西脱贫攻坚答卷】在科技强农路上奔忙

——记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姚建民

发布时间: 2021-03-16 09:18:57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的姚建民研究员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我省获此殊荣的55名个人的其中一员。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近40年来执着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好诠释。

“我是1982年参加工作的,一直从事旱作农业方面的研究,旱作农业已经融入到了我的血液之中。”一见面,姚建民直入主题。

姚建民在长期的科研中,发现半干旱地区小雨量降水发生频率高达72%以上,遂将分散的无效“小雨”汇集成局部有效“大雨”作为技术攻关的突破口,开展了从覆盖材料到耕作机械再到农艺技术的全方位研究。

历经无数次失败,姚建民终于独立研制出能使雨水渗入又能够锁住水分的渗水地膜新产品,在此基础上,他还结合我省地理特点,与有关农机厂合作研制出适山地梯田使用的4种型号可转弯铺膜播种机,实现了开沟探墒、铺膜压膜、定量覆土、精播镇压、波浪微地形集雨等多道工序的一次性作业。

姚建民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牛劲,在科研的道路上创新不止,先后获得了渗水地膜和铺膜播种机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与制定了4项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

农业科研成果只有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才能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姚建民立足脱贫地区实际,特别重视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有的边远贫困山地丘陵区缺乏推广成套技术的规模支撑,有的地区缺乏配套农业机械,有些农民需要亲眼看到效果才肯使用,各地的耕地大小、坡度情况又各有差异……面对这些难题,姚建民不辞劳苦,常年奔波在边远地区,一门心思推广渗水地膜旱作增产技术,最终把这项技术从理论上的描述转变为农民能熟练运用的技能。

寒来暑往,姚建民带领团队成员常年辗转于吕梁山、燕山—太行山、六盘山等地的村村寨寨。从冬季的课堂技术培训到春季的田间实战再到苗期和农作物中后期的管理,都少不了他和团队的身影。特别是在每年的3月到6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他马不停蹄,奔波在多个县数十个村的田间地头,为了不误农时,他放弃节假日,在田间对农民进行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把技术传授给群众。目前,由他指导建立的渗水地膜旱作增产技术示范基地在省内外有500多个,使许多群众依靠农业科技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作为渗水地膜旱作增产技术的发明者、推广者,姚建民把科研论文写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扶贫“成绩单”。这些年,他先后获得“山西省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目前,渗水地膜旱作增产技术累计推广500多万亩,使谷子等杂粮平均亩增产100公斤,增产幅度超过30%,山阴、武乡、神池等县成了谷子增产示范县。

渗水地膜旱作增产技术不仅在山西叫响,还推广应用到了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2017年,在陕西省佳县方塌镇杨塌村建立起旱地谷子亩产超500公斤示范基地,产量翻番,增产技术得到了当地农户的认可,因此在当地得到大面积推广。

2018年被科技部聘为“东西部合作科技支宁专家”的姚建民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王塘村建立了千亩“渗水地膜机穴播谷子”示范基地,创造了旱地谷子亩产646公斤的新纪录。

……

如今,渗水地膜旱作增产技术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支撑,对于退休不退岗的姚建民来说,他已经走上了奋战乡村振兴新征程。他坚定地说:“我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争取研发更多的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让更多的农业技术给群众带来更大的收益。”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