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沿黄生态屏障 推动流域地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19-11-22 14:56:00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11月22日)

  近年来,我省在黄河支流源头设立保护区,开展汾河等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压减地下水开采,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的水生态整体好转。图为偏关县黄河老牛湾。 李鹏程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从黄河流域省份及黄河流经市县的两个层次,统筹把握,一体推进,形成良性互动、整体推进的贯彻工作格局,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山西应有的努力和贡献,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持加强“两山七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筑牢筑好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山西是黄河流域省份,黄河山西段总长965公里,流经4市19县,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2.2%。近年来,我省启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以及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黄河支流源头设立保护区,开展汾河等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压减地下水开采,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的水生态整体好转,汾河流域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河流水量得到有效改善。全省每年新增营造林面积400万亩以上,黄河流经市县林草覆盖率接近60%,向黄河的年输沙量由上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我们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沿黄四市6.9万户、20.1万人的搬迁安置,矿区生态得到保护和修复。经过不懈努力,山西沿黄地区正在从生态脆弱区变为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下一步,要瞄准减少水土流失,全力加大黄河流经市县水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经济林提质等营造林工程。继续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矿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研究、全面提升沿黄防洪水平,加强蓄水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抵御旱涝和地质灾害能力。同时,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依水资源供给能力,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坚持环保倒逼转型发展,逐步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铁腕治污、环保倒逼、综合治理、改革创新,鲜明提出“宁可牺牲点GDP,也要把环保指标提上去”。2018年7月,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安排部署。严格能耗、质量、安全等门槛和标准,加快推进焦化等行业改造升级,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深度治理,限期达标。加强散煤污染治理,加快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改造,全省11个市建成区全部建成禁煤区。大力推进出租车、公交车电动化,太原成为全球第一个出租车全部电动化的城市。开展“小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启动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引导树立绿色消费观,让人民群众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绿色消费习惯。全省生态环保总体态势、发展方式与动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和生态环保呈现同向好转态势。下一步,要加强水污染治理,继续推进省内“五水同治”,确保2019年年底前汾河入黄水质退出劣V类。坚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加快沿黄矿山、化工类企业、重污染企业退出步伐,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以“三大目标”为引领,巩固提升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强劲态势。山西沿黄地区集生态脆弱与粗放增长于一体,转型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确立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开启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崭新历程。主动推动煤炭“减优绿”,去产能走在全国前列,先进产能占比由2016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68%,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30%。坚定担起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国家使命,努力实现从“煤老大”到“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工业内部结构反转,近两年全省煤炭产业年均增长1.9%,制造业年均增长9%,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通用航空、光机电、现代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快速挺起。2018年全省煤炭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近期,省委省政府先后就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工业高质量发展等作出部署,各地各部门加快转型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保持稳中有进且向优的良好态势,GDP增长6.6%,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效益稳步提升,实体经济活力有效激发,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当前,山西沿黄地区转型态势良好,一大批转型项目在这里布局,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小杂粮王国”和有机旱作农业品牌正在形成。下一步,要坚持改革“补考”、“赶考”一起抓,坚持两眼向外、扩大开放,不断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黄河流经市县要着眼全局和长远,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强化区域协作协同,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山西根祖文化、德孝文化、佛教文化、晋商文化等闻名遐迩,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坚持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不断坚守初心、践行初心,努力扛起使命、不辱使命。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共有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各省份之首。坚持在继续做优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老三篇”的同时,提出加快打造黄河、长城、太行“新三板”,构建起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旅游者3.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下一步,要坚持以文化人,弘扬革命传统与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加强对根祖文化的田野考证和系统研究,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作出新贡献。

  坚持以深度举措攻坚深度贫困,确保沿黄老区人民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山西贫区皆老区,沿黄19个县中有12个贫困县,其中6个是深度贫困县。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攻坚深度贫困取得决定性进展,带动脱贫攻坚整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省58个贫困县中有41个摘帽,10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由18.4%下降到7.2%。坚持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和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使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过程。下一步,要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决心,继续打好制度、政策、资金、项目、党建的“组合拳”,确保年底贫困县全部摘帽。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安全等各项民生工作,确保沿黄地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原载《求是》2019年第22期)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