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文博会 展示新形象】非遗保护让记忆“活”起来

发布时间: 2019-11-18 09:06:00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11月18日)

  近年来,晋剧、锣鼓、面艺、剪纸、中医药等山西非遗不仅在省内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景区,为全省人民送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还在世博会、世园会、文博会、进博会等国家级大型盛会中成为山西展区的颜值担当;更是频频受邀跟随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团队走出国门,在世界大舞台上担当起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成为世界了解山西和中国的一扇窗。山西非遗不再是文化符号、文化记忆、文化资源,它以其独特魅力、创新活力,为我省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我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集聚文化力量。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省文旅厅非遗处和省非遗保护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完整的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体系。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68个,位列全国第三;省级942个,市级1534个,县级4010个。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0人,省级1109人,市级1855人,县级3502人。

  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坚持“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非遗保护工作正推动着蕴含数千年丰厚文化底蕴、绚丽多姿的山西非遗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活态传承,满足着当下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山西在非遗保护方面积极探索项目规范管理、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加强非遗项目保护、开拓非遗展示传播、开展非遗资源利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9年,我省组织开展了第五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认定工作,最终确定29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省级传承人名录,壮大了传承人队伍;按照文旅部要求,今年下半年省文旅厅开展山西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精心遴选30个项目上报文旅部进行终评;另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与调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传承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加强。我省开展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得到文旅部非遗司充分认可,今年被文旅部列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的试点省份。在省政府安排部署下,省非遗传承人群和工艺美术人才培训被纳入“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工艺美术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已于近日出台。另外,为全面提升我省传承人群的综合素质,省文旅厅非遗处每年都会组织我省各级传承人进行相关培训。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大力推进。近年来,我省继续推进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筹备晋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将陈醋酿造技艺、中医药炮制技艺、汾酒酿造技艺等非遗项目,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的古村落和老街建设统筹考虑,使非遗传承的内在根据和外部环境得以更好地维系。

  非遗传播推广力度加大。2018年首届山西非遗博览会、首届山西非遗春晚举办,通过这些平台我省非遗保护成果得以集中展示。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省各地都会举办非遗展演、非遗项目体验系列活动。同时,通过国际级、省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平台,我省众多非遗项目蜚声海内外。

  非遗旅游融合探索新方式。省文旅厅多次召集省内多家旅行社,就如何开展“非遗+旅游”展开座谈研讨;组织各市、各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在非遗工坊、传习点和旅游线路的结合融合上开展探索和尝试;集成式加强阵地建设,指导太原市文旅局倾力打造太原市第一个非遗研究基地、太原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首批太原市非遗文创试点项目,非遗文旅小镇在杏花岭区小窑头村挂牌落户,成功引进西华门舞狮、晋绣等21个非遗项目。

  省文旅厅巡视员李荣钢说,近年来,山西特别重视非遗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做好非遗保护工作,让山西记忆真正“活”起来,还是得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要全面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综合素质。他认为,文旅融合发展为非遗保护开拓了新的广阔视野,希望非遗也能在即将举行的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上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