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实实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典型风采】爱岗敬业 为“三农”育桃李

——记山西农大农学院院长高志强

发布时间: 2019-11-15 10:49:00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11月15日)

  11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山西农业大学农谷科创城创新创业园区,看到高志强正带领有机旱作分子育种团队与山西稼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对接,高志强对记者说:“我们双方洽谈得很成功,达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合作意向,这是我们围绕国家新农科发展战略和省里的农谷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协同创新空间、丰富人才培养途径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和突破。”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高志强的每一个身份都与“三农”事业紧密相连,是他34年来潜心教学和科研的结果。

  坚守本分 培育桃李遍天下

  身在高校,从教34载,即使担任行政职务后,高志强也从未远离课堂,坚持上好本科、硕士、博士的《农业生态学》等10余门课程,在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农人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高老师的课既有最新农业前沿知识,更有接地气的农事农情,特别是注重给我们传授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这是农学专业1603班赵庆玲上课的感受。在教学实践中,高志强不但注重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还十分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每年亲自为农学类新生上《专业导学课》,开展专业交流会、专业文化展,培养学生学农、爱农、为农情怀。2018年他所领衔的教学团队获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对高志强园丁奉献精神的诠释。“教室、实验室、农田是高老师的生活轨迹,一年至少有几个月时间,奔波在基层一线。”学生们这样描述高志强的生活节奏。

  近年来,他牵头申报获批国家级小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项目等。他还作为方向带头人承担“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协同中心”实践育人改革创新探索工作,推动“433”实践育人改革实践。

  根植沃土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要掌握学术话语权,就必须走出象牙塔,走进大农田,把科研学术与惠民为农相结合。”这是全国著名小麦专家苗果园对他的叮嘱。在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邱家岭村有一个不起眼的院落,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专家大院”。从2010年起,高志强每年都要带领团队进驻他亲自筹建的这个大院,白天和农民一起干农活,晚上在简易的实验室里整理数据、资料,讨论改进实验方案。

  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多年来,高志强深入基层,潜心指导我省的小麦生产,在洪洞县连续创造山西高产纪录。2017年,产量达到711.5公斤/亩,2019年再破纪录,达731.7公斤/亩。相关技术在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小麦生产推广应用,推广面积4534万亩,节本增收效果明显。和科研技术一起成长的还有他的小麦旱作栽培团队,带出了像孙敏教授、杨珍平教授、郝兴宇教授、董琦副教授等各类优秀人才,个个做得风生水起。

  付出就有回报,天道自会酬勤。高志强潜心有机旱作理论技术创新,揭示了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循环、变化及运行规律,首次提出旱地小麦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创建并完善了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增产技术体系,在旱地小麦栽培理论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我省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高志强领衔的“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增产技术与配套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类一等奖,2019年,他主持的“黄土高原旱地作物根土水气系统研究与水肥高效利用机制”获省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融入时代 有机旱作逐梦前行

  “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闲暇时刻,常常是放下书包,背起下乡的挎包;常常是出差回来,顾不上进家门,先到办公室;有时为了攻关项目,带领团队通宵达旦。”高志强的爱人陆梅老师嗔怪而感慨地说。

  高志强每天的工作安排不止一个“忙”字能概括。作为学院院长和学科领军人物,自觉融入新时代的发展大局中,积极推动、超前谋划学院的发展,紧紧抓住有机旱作农业战略、山西农谷战略平台建设机遇,创建省级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成功申报获批“作物生态与旱作栽培生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申报获批了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接国家自然基金等重大科技专项项目90多项,争取各类科研经费1.3亿元,今年8月还发起承办了全国有机旱作农业高端论坛,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团队骨干成员孙敏教授说:“高老师对事业的执着,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坚定了我们强农兴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这些旱作农业大平台创建和大项目凝练,锻炼了队伍、厚积了学术、干出了一批优秀成果。目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小麦旱作栽培科技创新团队,谷子、糜子基因资源开发与分子育种团队,现代谷子生产团队,有机旱作与栽培生理团队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正围绕我省“十年九旱”的省情农情在有机旱作领域不懈探索。

  采访结束时,高志强教授对记者说,今年对于全国农业教育科技战线的同仁来说是一个特殊年份。《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深感教育工作者使命伟大。我们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新理念、新思维推动新农科大发展,培养更多懂农爱农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