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扶贫故事】邵育林:沁水县宋家村不走的“外乡人”

发布时间: 2021-01-24 16:27:09 信息来源: 网信晋城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邵育林,沁水县融媒体中心驻十里乡宋家村工作队员。

十里乡宋家村辖6个自然庄,有220户638口人,村里无支柱产业,村民以种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半是老人儿童,是个典型的贫困村。自帮扶开始那一天起,邵育林就把宋家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与其他的驻村帮扶队友们一起,为老百姓扛起了扶贫重任。如今,宋家村党建更强劲了、环境变美了、村风更淳朴了,用水、用电、用气、用暖,各项民生设施完善了,他心里乐滋滋的!

把根“扎”在村里

有人说他是来镀金的,也有人说他吃不得这里的苦,但邵育林用现实击败了这一切。“五天四夜”驻村是他恪守不变的“铁律”,把“小家”当作了“周末客栈”,把宋家村当作了他为之奋斗为之拼搏的热土。

不是埋头在办公室里,也从不是躲在宿舍里。从驻村那一天起,邵育林就用脚步丈量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5+2”“白+黑”,牺牲周末节假日成为常态。村里的基础设施、务农情况、村民分布、住房条件、党建活动、精神文明等等,他都一一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力求自己心里有“一本账”。村民的生活来源是什么?有哪些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究竟有多少慢性病患者?他拿着小本子一笔一划认真地写着,帮扶日志里全是他帮扶行动的轨迹。翻开他的日志,不曾看见“空白的一天”,密密麻麻的字迹里,全是细碎杂繁的大小事务,倾注的是他对宋家村的感情和对决战脱贫的坚定信念。

“接地气”“蹲得住”“干得实”“干出样”,邵育林在宋家村的日子里,自愿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朋友们笑说:每天,“悦动圈”里步数总冲在1万步以上的定是育林。

日子久了,脸晒黑了,皮肤变得粗糙了,但他却很开心。老百姓终于拿他当作自家人般推心置腹。村里20户贫困户情况他也了然于胸,“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该怎么开展,他早已胸有成竹,村干部和村民们心里都踏实了:“育林,这是真不打算回去了!”

把贫困户当“亲戚”

逢年过节,别人都是往家里跑,可用媳妇孩子的话说,邵育林总是“胳膊肘往外拐”,提着鸡蛋、奶、挂面、油,挨家挨户地去看望那些困难户,嘘寒问暖,生怕工作有一丁点儿做得不周到。家人的埋怨、朋友的不解,阻挡不了他的热情,他与贫困户格外亲。

“林,你这么一讲呀,我就明白了!”有空没空,他都与贫困户敞开心扉促膝长谈,为孤寡老人解闷,此外,邵育林还注重“扶志”“扶智”,努力唤醒贫困户的精气神,与队友们多次采用宣传栏、宣传手册和入户“面对面”宣讲等多种形式,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贫困户精神焕发: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为提升扶贫的精准性,他结合县里扶贫政策,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兜底扶贫等全盘考虑,逐一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匹配”,因户施策、因人而异,又积极对接医疗、金融、交通、水利、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部门,最大限度地将优势资源集中向帮扶村、贫困户倾斜,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终,宋家村的各项事业都有了明显起色,扶贫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用心,用情,用力。这就是邵育林!他真正把贫困户当成了“自家人”!

一步一个脚印,邵育林扎实地做好贫困人口的识别、帮扶、退出工作,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在这个过程中,他给予了贫困户无微不至的关怀。居住在村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王天忠腿脚行动不便,偏巧其女儿不在村里居住,邵育林就同队友们隔三差五地到集中安置点看望慰问。“夏天了,我家里没有竹帘,这孩子就自己买了竹帘,还给我挂好了!”王天忠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把帮扶当“事业”

宋家村只要还有一户贫困户未脱贫,邵育林心里就不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邵育林和队友齐心协力共同书写着宋家村的“脱贫史”,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举动,也没有振聋发聩的宣言,但,只因心里装着百姓的安危冷暖,他们把扶贫当作事业来做,促成一点一滴地变好:已经协调村医和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健康医疗“双签约”协议,还组织贫困户进行健康检查,协助他们办理证件,健康有了保障;积极走访居住在河北村“幸福大院”易地搬迁的特困供养户,想方设法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衣捐物,让他们温暖度过寒冷的冬天……

扶贫贵在恒久!为保障脱贫的持久效果,邵育林与队友共同努力,积极构建“防止返贫、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看住房,有6户8人进入宋家村集中安置点居住,7户贫困户住进了十里乡幸福大院;看产业,有永旺羊业、昌兴农牧,成为新型增收渠道,发展可谓蒸蒸日上;看保障,不落一户一人,王天忠、王保旺两人已办理低保,无劳动能力的老人也得到了兜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邵育林和队友们留下了太多细碎平凡却又感人真挚的故事。如今,宋家村的转变也显而易见!2018年底,宋家村21户3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成为了幸福光景。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余元。

再次走进宋家村,村容更加靓丽、新风扑面而来、发展秩序井然,最明显的是,老百姓的笑脸多了。

“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育林笑了!

帮扶未有穷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期该怎么把握好?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让宋家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更高一筹?邵育林没有怠慢,他已经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友们,思量着、谋划着更美好的宋家村……产业布局、村庄规划、文明建设、服务提升,邵育林的心似乎永驻在了宋家村!


责任编辑: 常晓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