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发布时间: 2019-04-30 10:45:00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正值暮春时节,水碧山青、泥融飞燕的晋城大地迎来了最美的季节。

  风景如画,民生幸福的画卷更美。上学、看病、就业、养老、出行、住房……“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市委、市政府面对基础设施不完善、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始终把自己放在“考生”的位置,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8年晋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达到187.3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2.1%,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社保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近年来,我市社会保障制度范围不断扩大,一张民生保障的“兜底网”越织越密。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规定职业人群。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率先在全省完成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国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基本公共卫生考核全省排名第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17年的450元提高至2018年的490元;将原新农合药品目录由700余种扩大至2800余种,32种昂贵药品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困难人群,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至5000元,为全市336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126.16万元,缴纳医疗保险350.55万元、取暖补贴256.09万元。

  今年一季度,我市又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对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随着经济增长而正常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每人每月118元,最高138元,保障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对死亡的城乡居民补助一年的基础养老金。

  就业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941人,完成目标任务45300人的30.77%;转移农村劳动力9050人,完成目标任务23000人的37.7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35%,低于年度控制目标(4.2%以内)3.85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排名全省前列。

  就业创新高,创业环境也更宽松。我市坚持以创业带就业,持续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抓好重点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初创企业成功率,为居民自主创业降低了门槛,千千万万个草根创业者将续写“创富”神话。

  健康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阳城县河北镇河北村的卢建龙患有股骨头坏死和高血压慢性病,平时去医院看病极不方便。为了给更多群众提供健康服务,我市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行医联体改革,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签约1423924人,常住人口签约率为61.59%,重点人群签约492300人,重点人群签约率为81.5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现了签约全覆盖。像卢建龙一样的患者,现在只要给签约家庭医生打个电话,医生就会提着医药箱上门来为他进行诊疗。

  借助紧密型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我市还建立起人员、技术、服务向基层合理流动机制、基层人员培养激励机制,促进普通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全市17388例怀孕妇女提供了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完成率为102.28%,继续实施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同时,晋城市人民医院、晋城大医院分别与基层12家和20家二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组成医联体,通过“一对一”结对带教、轮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医疗、护理、医技服务水平。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去年9月开始,城区钟家庄小学一年级二班班主任王晋翔经常和凤鸣小学的老师一起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凤鸣小学的老师也定期来钟家庄小学上课,让这所学校的孩子们也能和凤鸣小学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得益于晋城市教育局实施的“优质教育全覆盖”计划,通过集团化办学工作思路,以优质学校带动普通学校实现市区义务教育协同、充分、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晋城市以深化教育改革为主线,以提升治理能力为抓手,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启动实施、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在市区义务教育阶段组建了11个办学集团,开展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全覆盖顺利完成,共下达资金2162.7万元,惠及农村寄宿制学生33386人;整治校外培训机构773所,继续实施阳光电脑均衡编班,对部分农村“空壳学校”进行了撤销合并和产权确认,确保闲置校舍优先用于教育等农村公益事业;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全年资助各级学生35902人,普通高中免学费、中职学校免学费、中职免住宿费等各项资金足额及时拨付到校;凤城中学、晋城中专、综合实践基地等教育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区、高平市、陵川县完成消除大班额工作受到了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推进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光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正式组建成立;推进了高中教育优质提升发展,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再次迈上了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约7700人,达线率约40%,北大清华名校录取人数33人,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二。

  脱贫攻坚不让一人掉队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百姓奔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的动员令和庄严承诺,书写着人民共享这一宏大主题。共享,意味着必须守住民生底线,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陵川县作为我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加大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斩断穷根,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我们村很多人都参加了培训,现在我们种菜、养蜂顺手多了。”陵川县古郊乡潘家掌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脱贫的帮扶越来越具体,措施越来越到位,现在只要有农业技能培训,村民们都积极报名参加。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打出了一场漂亮仗,5.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精准扶贫之初的5.3%下降至0.64%。易地扶贫搬迁7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并分房到户,3044人任务全部完成。金融扶贫完成1.87亿元,完成率122.9%。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881户,实现了全市所有贫困户无危房。教育扶贫对6341名家庭困难学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18年9月,省政府下发《关于批准阳曲等12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晋城市所辖的陵川、沁水两县达到贫困县退出的相关指标,顺利摘帽。

  守护蓝天碧水美好家园

  城区万苑社区刘果园是典型的城中村。2018年5月,市委书记张志川在这里实地走访商户和居民,看到老旧的房屋和院子上空凌乱的电、网线路,张志川给随行调研的城区同志提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面貌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能否优先考虑环境特别差的地段?他还要求禁煤区集中供暖改造要堵疏结合,根据群众实际拿出最佳方案。当这一年的10月17日张志川再次来到刘果园的时候,这里的集中供暖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看到张书记第二次到自己家走访,刘果园的居民张先花高兴地说,暖气已经装好了,冬天可以用上集中供暖了,又干净又暖和。

  为了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确保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蓝天、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2018年,市区禁煤区面积由41平方公里扩大到109平方公里,完成了7.9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在工业领域,推行管理标准化、监控数据化、监管规范化。行业定标准,企业树标杆,分类实施环保绩效评估,差异化管控,36家水泥、化工、焦化、钢铁(冶铸)企业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强力推动监控、监测和用电监管应装尽装“全覆盖”,完成安装监控设施184套、微站36套、用电监管设备208套。在社会领域,大力推行网格化,完成了全市84个乡镇(办事处)环境监管网格污染源状况详查,建成了网格化监管指挥平台,完善了市、县、乡、村、企五级监管体系。同时,全面淘汰、改造国三柴油车483辆,整治取缔黑油窝点90个;持续强化对市区153个施工工地的巡查、整治;狠抓餐饮油烟治理,68家餐饮单位完成转型改造,360家餐饮单位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179家重点企业纳入了错峰管控范围,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科学修订,1110家企业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市区实行重污染天气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晋城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阶段性胜利。

  与此同时,晋城还立足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了高平第二污水处理厂及河西、马村两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15家化工企业、93家煤矿完成含氟废水、矿井水改造,240家加油站完成防渗改造;巴公河、南村河、芦苇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工;91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成污染防治设施;10条黑臭水体完成截污纳管工程;城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切实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心

  生活在晋城这个美丽的大家园,安全感是广大群众的基本诉求,更是幸福感、获得感的来源和基础。扫除黑恶势力,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向来都是老百姓的期待所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为了百姓的安全与福祉,我市持续推进“法治晋城”、“平安晋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每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点。特别是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市委书记张志川多次指出:把扫黑除恶、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求深入、扩战果、办铁案、强综治、除隐患,不夺全胜,决不收兵!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宣传发动各方面力量,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打掉黑恶势力团伙6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10名,破获刑事案件877起,顺应了民心,维护了平安,彰显了正义。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连续六年全省第一。

  同时,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点,还是民生。

  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与温度,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凤城百姓,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民生改善

  187.35亿元

  2018年晋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达到187.3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2.1%,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

  1423924人

  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签约1423924人,常住人口签约率为61.59%,重点人群签约492300人,重点人群签约率为81.5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现了签约全覆盖。

  97.02%

  截至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约7700人,达线率约40%,北大清华名校录取人数33人,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二。

  5.6万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打出了一场漂亮仗,5.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精准扶贫之初的5.3%下降至0.64%。易地扶贫搬迁7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并分房到户,3044人任务全部完成。

  2126.16万元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17年的450元提高至2018年的490元;将原新农合药品目录由700余种扩大至2800余种,32种昂贵药品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困难人群,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至5000元,为全市336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126.16万元,缴纳医疗保险350.55万元、取暖补贴256.09万元。

  7.9万户

  市区禁煤区面积由41平方公里扩大到109平方公里,完成了7.9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

  65个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宣传发动各方面力量,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打掉黑恶势力团伙6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10名,破获刑事案件877起,顺应了民心,维护了平安,彰显了正义。(撰稿:田黎瑕)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