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晋城经济社会发展10件大事评选

发布时间: 2019-01-19 08:42:00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为了充分展现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18年对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10件大事”评选活动。经过单位推荐、相关部门初评,确定了2018年对晋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10件大事候选事件,共30件,涉及经济生态、党的建设、民生改善、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五大类。随后,广大市民可通过晋城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太行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晋城新闻网等媒体平台参与投票,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10件大事。  

  经济生态类

  1 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确立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2018年1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市委七届四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是进入新时代我市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市过去一年及十八大以来的工作,科学审视了我市发展现状和水平,谋划部署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今年的工作重点。会议确立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到2022年,成为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先行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会议提出的“山西大发展,晋城要先行”,加快建设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先行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三大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举扭转了经济增长连续19个月增速下滑的趋势,全市经济实现了降中趋稳、稳中有升、U型反转,各项经济指标回归合理区间。

  2 构建“3+5”政策体系,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为加快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市委、市政府立足晋城发展实际,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构建“3+5”政策体系。“3+5”产业政策包括三大发展政策和五大产业体系,三大发展政策包括: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施细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意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意见;五大产业体系包括:装备制造业、铸造业、煤层气、全域旅游、现代煤化工。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重大扶持政策的吸引下,五大产业加速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此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施细则(试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意见(试行)、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意见(试行)均已出台。由市发改委委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开展的《晋城市五大产业发展思路研究》,经多轮修改完善,已完成了课题报告的送审稿。

  “3+5”政策体系,是我市未来实现转型突破的重中之重,对推动我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对于引导相关行业部门以国家宏观产业政策为导向,全方位推进资源型转型系统工程的实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步伐,“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目标基本实现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即“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目标要求,我市制订了《晋城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了“1+4”发展格局,扎实有序推进开发区改革。

  随着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方案以及高平、沁水、阳城开发区的先后获批,全市开发区面积由9.85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由9.85平方公里增加到86.8平方公里),省级以上开发区由1个增加到4个。陵川县正在申报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基本实现“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目标。开发区日益成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主力军。

  4 出台多项措施助力民企发展,民营经济按下了“快进键”

  2018年,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民营企业会议,研究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诉求,出台了《关于落实省委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的决定》《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意见,相关部门公布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和行动方案等,初步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扎实推进“236”行动计划,确定了107家入围企业;实施了“小升规”计划,兑现奖励资金1320万元;安排重点民营企业项目54个,项目总投资163.01亿元。

  近日,经省工商业联合会会议研究,并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决定将我市列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

  5 举全市之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为彻底扭转我市环保工作的被动局面,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组织开展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等四大战役,先后出台了《晋城市大气环境问题整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就环境保护问题约谈了高平市、陵川县政府及10个相关乡镇负责人;由市人大常委会制订的《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施行,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启动环境网格化监管试运行工作,确立了6个试点乡镇;在重污染天气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采取限行措施等。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市全年PM2.5浓度为60.54微克,环保指标从9月份开始,在“2+26”城市排名中,从倒数第二、三反转为正数第三、五,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

  6 积极推动太行古堡群申遗,成功举办首届太行古堡国际论坛

  太行古堡群是我市历史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具有防御和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古堡建筑,被称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活化石,极具科学研究、考古及旅游开发等社会和商业价值。

  2018年11月30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制订的《晋城市太行古堡群保护条例》通过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批准,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外,为进一步推进太行古堡申遗工作,我市于2018年10月编撰了中英文版内部书籍资料《太行古堡》;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举办了“体验魅力中国城·百名网媒总编太行古堡行”采访活动;2018年12月14日,举办了首届太行古堡国际论坛,极大地提升了太行古堡的知名度。国内外专家对我市太行古堡群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具有申报世界遗产的价值和地位,申遗对晋城乃至山西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第三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在高平举行

  2018年5月22日上午,“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戊戌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在高平炎帝陵举行。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和当地群众8000余人,与2000多名台湾同胞、3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海外侨胞,同拜人文始祖神农炎帝,共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年来,高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相关部署和要求,持之以恒挖掘和传承炎帝农耕文化。通过举办炎帝神农系列文化经贸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平炎帝陵先后被国台办、中国侨联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神农炎帝文化研究基地”,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和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

  8 瞄准打造北方“瓷都”目标,阳城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举行

  2018年8月18日至20日,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在阳城县举行。100余家国内外参展商参加了阳城陶博会,产品涵盖建筑陶瓷、艺术陶瓷、陶瓷机械设备等。陶博会期间,先后举办了2018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建陶玻璃产业发展展望商务论坛、陶瓷产业发展座谈会及陶博会成果发布会等。

  此次陶博会共签订大宗产品购销协议100份,签约产品总价值达18亿元。有3家外地企业达成了投资阳城的协议,投资金额达15.7亿元。在本次陶博会上,阳城县还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华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称号。

   党的建设类

  9 深入开展“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从2018年1月份开始,市委组织开展了“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大讨论,领导干部起带头作表率,全市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共同为晋城2018年及未来五年的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计。大讨论活动中,市委书记张志川先后主持召开6次座谈会,开展10多次调研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为晋城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在市委宣传部的周密安排部署下,太行日报、晋城广播电视台等市级主流媒体相继开设了大讨论专栏,提供交流探索平台,刊发的各类文章达170多篇,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及时跟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讨论活动开辟了晋城建市以来“五个前所未有”:一是上下联动、双线并进,干部群众参与之广,前所未有;二是主动发声、积极作为,媒体引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引发社会震撼之强,前所未有;四是开门纳谏、倾听民声,群众讨论热情之高,前所未有;五是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给全市方方面面的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大讨论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想大解放,更成为晋城迈入新时代的一次目标大定位、实践大考场和力量大凝聚。

  10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开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互促共进新局面

  2018年6月26日上午,全市党建工作暨“七一”表彰会议上,市委书记张志川作了题为“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的讲话,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思路和要求,准确把握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工作重点,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持续发展为人民,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互促共进新局面。

  大会的召开,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充分认识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理念,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持续发展为人民,为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1 千名干部出太行,广大干部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2018年3月1日,全市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五个一批”:组团出国学习考察一批、赴港澳集中培训一批、到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交流挂职一批、到省直部门上挂锻炼一批、市直和县乡双向挂职一批。

  3月至5月,我市组织3批100人赴港澳学习交流,借鉴香港澳门在经济发展、国际经贸等方面的经验。全年累计有17个团组115人出国交流考察,20家铸造企业组团到韩日交流学习。

  从县(市、区)选派了18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到浙江嘉兴担任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党政正职,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从与经济发展和转型综改密切相关的市直单位选派了17名干部,到省直对口机关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600名干部到基层挂职,在基层实践的锻炼中弥补不足,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平台,先后举办了24期专题讲座,内容涉及产业转型、招商引资等各个方面,开阔了干部视野,提升了干部素质。

  通过“五个一批”,我市有一千多名干部以“走出去”的方式拓视野、提素质、增才干,他们从新环境、新岗位上带回来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为全市干部素质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2 多措并举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奖得心跳、罚得脸红赢得各界广泛好评

  2018年2月22日,市委书记张志川集体约谈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组各组组长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考核考出业绩、考出导向,考出干部、考出干劲,奖得心跳、罚得脸红,在全市真正形成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先行先试、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5月底,我市修订出台新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增量、更加注重转型、更加注重实效,在六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中分别设置一定比例的最差档次。5月29日召开的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大会上,对在2017年度考核优秀的沁水县、市公用事业建设局和晋城一中分别重奖500万元、50万元和500万元。

  同时,我市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推进“一老一少一基层一重点一关键”五批干部使用。30名资历老、实绩好的干部被提拔,23名年轻干部被选拔,15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被重用,6个主要局委40名干部配齐配强,23名优秀正科级干部多岗锻炼。坚持人岗相适,全市894名处级干部,2018年研究调整了200余名。选配两名县委书记、两名县(市)长,对2个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式调整,39名干部被免职。

  在市委一系列整体性部署和制度化安排的引导和激励下,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干部作风焕然一新,主动担当、狠抓落实的劲头越来越足,敢于攻坚、啃硬骨头的底气愈发强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竞进有为态势更加明显。

  13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工作品牌在全国叫响,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市围绕“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把党的政策落到最基层”的目标,积极探索打造了“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这个理论宣讲工作品牌。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车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车厢”搭载政策法规、技术培训、文艺节目等精神食粮,选取理论宣讲重点场所“发车”,为基层群众讲思想、讲政策、讲思路、讲方法,将党的声音传递到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网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确保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全年共发出宣讲快车1086列,派出文艺轻骑兵8000余人,全市直接受众100万余人次。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通俗、生动、鲜活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工作第一线、基层群众家,打通了党的创新理论到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党员归心,人民同心。

  14 扫黑除恶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2018年,自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系列安排部署,自觉肩负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广泛组织,深入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执法理念,发挥职能作用,合力攻坚。特别是借助中央、省委督导的有利时机,迅速严态势、扩战果,瞄准12类打击重点,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摸排涉黑涉恶犯罪线索900条,申请办结858条。打掉黑恶势力团伙6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10名,破获刑事案件877起,扫黑除恶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黑恶犯罪活动,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改善类

  15 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陵川沁水两县按期脱贫摘帽

  2018年,陵川、沁水两县达到贫困县退出的相关指标,顺利摘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182个贫困村有序退出,5.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精准扶贫之初的5.3%下降至0.64%。

  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持续实施“一把手”分级“双签”脱贫攻坚责任书,切实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制定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独特的操作模式。一是陵川、沁水两个贫困县将农村老人脱贫与养老相结合,通过搬迁改造保住房、社会保障保吃穿、医疗服务保就医、水利设施保安全,确保贫困老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二是对32个深度贫困自然村进行整体搬迁,统筹解决了“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方面的问题。三是投入845万元解决8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问题。四是市财政拿出资金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五是进一步提高了贫困人口低保标准。同时,按照“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路径,大力实施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干部能力“六大提升”工程,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并举,持续“输血”与稳定“造血”相结合,能力开发与兜底保障相衔接,有力有序地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16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高考再创佳绩

  2018年,我市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教师队伍师资水平,与北师大签订合作协议,制定了全市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项目行动计划,启动了名师工作室组建工作,先后举办了全市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幼儿园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全市教育系统中层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围绕全市教育事业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撰写了十余篇调查报告,为我市教育现代化2035提供了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撑,还联合上海师大举办了“互联网+”思维和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赴上海金山区教育局进行了跟岗进修,努力打造培养一支有理想、有信念的高素质师资人才队伍。同时,为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制定了《晋城市高中阶段教育优质提升计划》,所有4轨以下农村高中全部不再招生。在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我市学子再创佳绩,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约7700人,达线率约40%,北大清华名校录取人数达33人,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省城太原)。

  17 医疗一体化改革推进顺利,三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我市聚焦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紧紧抓住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这个医改牛鼻子,着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通过苦练内功、医保支付等方式撬动群众自觉自愿到基层看病就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取得了“三升三降”的好成绩,即县域就诊率上升、基层诊疗量占县域门诊总量比例上升、基层门诊量和双向转诊率上升,患者次均费用增幅止涨回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患者住院自付比例下降。

  借助医保杠杆作用,有效激发基层提升服务水平的内生动力。社保部门将医保资金一次性打包给医疗集团,进一步强化医院的控费意识,促进基层分院以重基本医疗向重公共卫生转变,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发改、卫计、食药等八个部门制定出台了《晋城市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实施方案(试行)》,规范流通秩序,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保障城乡居民的用药安全。在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的基础上,我市县域药品采购实行“五统一”制度,即统一阳光采购、统一采购目录、统一议价、统一采购和配送、统一结算。

  18 社保工作交出漂亮成绩单,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

  2018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国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社保工作交出亮丽成绩单。

  整合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六统一”。开发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网络云服务平台,通过此平台,我市城乡居民均可享受同等“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医疗保险服务。

  市医保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接入国家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系统平台,参保职工可在省内、省外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异地住院费用网上直接结算。

  此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17年的450元提高至2018年的490元;将原新农合药品目录由700余种扩大至2800余种,32种昂贵药品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困难人群,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至5000元,为全市336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126.16万元,缴纳医疗保险350.55万元、取暖补贴256.09万元。

  19 发挥立法引领推动作用,3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

  我市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精准选择立法项目,坚持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出台了《晋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晋城市太行古堡群保护条例》3部地方性法规,突出了地方特色,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晋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共设5章37条,分别为总则、文明行为基本规范、鼓励与保障、法律责任以及附则。基本文明行为规范即市民需要做到的基本文明行为,条例草案从倡导和禁止两个角度、五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包括倡导行为、公共环境、公共秩序、文明出行、门前三包等。12月5日我市再次出台《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晋城市太行古堡群保护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结合晋城实际,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环境违法信息纳入社会诚信档案、重污染企业关停或者搬迁、机动车限行、集中供热,民用散煤管理等方面作了规定。《晋城市太行古堡群保护条例》较好地吸纳了外省份及地区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市地方实际设计了具体的制度安排,还针对性地明确了上位法未予明确的执法主体,具有地方特色。

   基础设施类

  20 在全国率先开通省际公交,有效拉动了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

  2018年2月11日,我市在全国率先开通省际公交,晋城至郑州、焦作的城际公交正式运营。两省三地城际公交的开通,极大方便了三地群众的生活和经济往来,促进了旅游互动和客源对流,对于我市积极融入中原、建设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具有重要意义。

  4月23日上午,晋城至长治城际公交线路正式开通。与此同时,市区还相继开通了到皇城相府、蟒河、天官王府、王莽岭、聚寿山等景区的旅游公交,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城际公交的开通,有效拉动了全市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截至去年12月10日,晋城至郑州、焦作、长治三条城际公交累计发班51386班次,运送旅客1229914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市往返三地的客流量分别增加361.6%、404.5%、262.2%。2018年,全市旅游总人数6011.92万人次,同比增长24%;旅游总收入551.25亿元,同比增长24%,这其中,城际公交的开通,功不可没。

  21 太焦高铁、阳蟒高速加速推进,晋城融入中原通道更宽更快

  太焦高铁项目是国家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不仅能极大地改善老百姓的出行条件,还将对晋城全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自2017年6月开工以来,我市境内的三个标段争分夺秒,施工全面加速。2018年7月20日,黄麓坡隧道正式贯通,这是太焦高铁项目晋城市境内段首条贯通的隧道;9月23日,小岗隧道顺利贯通;12月神农隧道顺利贯通……2018年,太焦高铁晋城市境内完成投资2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7亿元)的120%。同时,经过努力争取,高铁晋城东站、高平东站分别扩容至2万平方米和1万平方米,并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2019年7月,太焦高铁晋城境内全线基本转入铺轨,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晋城人日思夜想的“高铁梦”将成为现实。

  阳蟒高速是山西与河南两省对接的省际公路通道之一,全长40多公里,概算总投资56.85亿元,建成后,对于我省融入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4月25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第三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名单,阳蟒高速公路项目成为我省唯一入选项目。建设中,各项目部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力争建设成为一条融合蟒河自然风光的灵动秀美之路、一条落实绿色环保交通发展理念的生态景观之路,一条集成绿色公路科技开发应用的创新示范之路。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底建成。

  22 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全面开工,“太行旅游板块”建设加速推进

  修建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重大部署的具体行动。继2018年1月21日,陵川县浙水——棋子山段率先开工后,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高平市四地也于2018年5月5日同时动工,这标志着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全线开工。

  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起点为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与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大峡谷忽东公路相对接,终点位于沁水县龙港镇尧都村,途经陵川、泽州、阳城、沁水四县,覆盖晋城市21个乡镇231个行政村,全长约402公里,其中新改建308公里,利用现有公路94公里,估算总投资约60多亿元。建成后可串联以王莽岭、珏山、皇城相府、历山为龙头的太行山水、太行古堡四大旅游景区、20余个旅游景点、5条高速公路和5条普通国省道,形成四通八达、外畅内达、“快进慢游”的旅游公路网络,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美好场景,对全市“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经济转型、接纳中原城市群人流物流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整个项目推进顺利,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14.98亿元,实际完成15.04亿元。浙水至棋子山试验段,主体工程已完工,具备通车条件。

  23 “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年度任务,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公交

  2018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来抓,强化资金保障,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完善考核监督,形成“三级联动、共同发力”的共建机制,全年计划完成建制村通工程及养护提质工程1298公里,完成投资9.8亿元。实际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303公里,完成投资11.3亿元,其中:建制村通硬化路“畅反不畅”完成617公里,完成投资6.7亿元;窄路基路面加宽380.3公里,完成投资4.1亿元;撤并建制村通水泥路完成1.7公里,完成投资250万元;养护提质工程工程完成304公里,完成投资4896万元;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147公里,完成投资1940万元;危桥改造完成6座,完成投资721万元。

  解决全市具备通车条件但尚未通车的579个建制村老百姓的出行问题,是2018年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对此市、县两级财政补贴436.6万元,市级财政补贴218.3万元已发放到各县(市)区。同时,各县(市、区)根据辖区内的建制村情况和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通车方案,并新购买符合当地道路安全要求的相应车型,新开通新客运班线(公交);对原有客运班线线路进行重新规划,进行线路延伸、绕行等方式,辐射附近邻村;对部分常住人口少、出行需求少的建制村采用电话预约的方式解决群众出行困难;部分建制村采用每周固定时间通车,每周通车次数不少于2次。其中沁水县采取政府主导、财政补贴、部门监管、市场运营的模式,实现了全县242个建制村公交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全覆盖;泽州县60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公交全覆盖,覆盖率100%。截至去年底,全市具备通车条件但尚未通车的579个建制村已全部通客车。

  24 27条城市道路建设快速推进,主城区出行更加通畅

  2018年,在城市建设方面,投资近80亿元的27条城市道路建设快速推进,其中新市街、太岳街、畅安路南延等多项工程当年开工、当年完成。其余的项目建设也快速推进:祥云街、后书院街、塔东街、山门街一期、太行路南段等续建工程圆满完成;新市街、南大街全线通车;景西路南延桥梁全部架设完成;凤东路主线已通车;畅安路北延路基工程已完成;黄花街南延道路工程已完成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装;中原街改造及地下综合管廊道路工程管廊主体已完成4.4公里(总长6.4公里);泽州县金村新区金村大道、府城街、碧水街、丹河西路竣工通车,朝阳街进地开工,学苑街、新晋路、珏山路具备开工条件;首个干线公路PPP项目西北环改线工程全线开工;首个省市共建项目东南环改线工程双向通车;G207瓶颈路段改造工程进入路面施工阶段;连接文博路、太岳街、北外环、晋高一级路的互通工程和连接主城区与北石店片区的畅安路南延工程实现通车,制约城市东北部发展的路网瓶颈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对泽州路、凤台街、黄华街城市实施双修改造,主城区主要道路承载能力、配套功能得到提升。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我市还打造了诸多亮点。新市街南大街改造装上了融照明、无线网络、环境监测、治安监控、公益宣传为一体的智慧路灯;祥云街人行道标志标线铺上了京剧脸谱;新市街井盖设计引入文化创意,展现晋城历史底蕴,并增设防溢洪雨水篦;畅安路北延道路的人行道集透水、蓄水和排水于一体,打造“海绵城市”;泽州路首次采用“SMA沥青玛蹄脂碎石”高级路面结构。

   改革开放类

  25 出台重大改革及先行先试项目清单和转型综改先行先试项目清单,推动重大改革落地落实

  2018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了《2018年重大改革及先行先试项目清单》《2018年转型综改先行先试项目清单》,全面共部署重大改革任务和具体改革事项。政策制度层面,重点是构建“3+5”政策体系;重点改革方面,确定了放管服效改革、开发区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改革、金融改革、农村生产要素改革、医联体改革、新闻媒体融合改革八大改革重点;先行先试方面,确定了21项重大改革及先行先试项目和34项转型综改先行先试任务。所涉及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触及之深前所未有。

  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亲自主抓重大改革任务10项和16项,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认领改革事项平均10项以上。实施“承诺制”,营造改革浓厚氛围;强化“督察制”,拉紧改革责任链条;完善“考核制”,树立改革鲜明导向;突出“抓试点”,对标一流先行先试,一批事关全市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题起步。“放管服效”改革取得新突破,开发区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全省率先启动“机构整合+媒体融合”的传媒集团改革,在全省首家制定了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顺利破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26 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挂牌成立,市级融合改革领跑全省

  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机构整合+媒体融合”的传媒集团改革,太行日报社和晋城广播电视台两大市级媒体实现历史性整合,全省第一个市级新闻传媒集团——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挂牌成立,进一步提升了舆论引导能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泽州、陵川两县融媒体中心挂牌。

  借助新闻传媒集团成立的强劲势头,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先后与陵川县委县政府、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迅速打开发展新局面。全体采编人员积极主动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采写了一批人民群众爱看的、鲜活的、有温度的新闻作品;《百姓热线》让听众感受到百姓热线与大家心连边、心贴心;热线001、民生009栏目坚持百姓有诉求,媒体有回应,为百姓办实事;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社会文化活动,集团承办了“品味书香阅读文明一一新时代晋城书享荟”系列活动和《晋城年俗》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积极组织开展外宣工作,面向全国宣传推介晋城,讲好晋城故事,传递晋城声音,展示了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形象。

  27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全面启动,先行先试助推乡村振兴

  2018年,作为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市,我市将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列入重大改革及先行先试项目,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确定了林地、宅基地、农村建设用地、承包地等16项支持政策,鼓励先行先试。城区西上庄、泽州川底、高平野川、阳城蟒河、陵川附城、沁水土沃6个试点乡镇率先开展先行先试。

  目前,试点工作各工程、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其中,西上庄办事处已基本形成“欢乐牛山”“文明夏匠”“民俗南掩”“生态坡底”“锦绣南畔”“休闲山西底”六个特色村庄旅游品牌。川底乡今年重点建设张沟、吕管沟、崔沟、涨四沟四个村,重点开展连翘种植加工、景点开发、中高档民宿、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野川镇重点打造野川山地运动IP康养小镇。蟒河镇加快万山红山茱萸园连片区、标准化功能农业园区—中医养生园、甜蜜小镇建设。附城镇加大试点村道路拓宽、河道、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土沃乡编制了百里画廊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沿线6大产业融合发展区。

  28 城市设计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市以来,我市制定了《晋城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决策-规划-管理-实施”全流程一体化的工作框架,建立试点工作部门及机制,成立“城市设计专家顾问小组”,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专家、学者,组建城市设计专家库。

  全面开展晋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构建宏观找定位、中观建系统、微观落管控的总体城市设计顶层设计体系。通过“分区管控导则传导”、“分类设计导则传导”、“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示范”等设计层次,实现对重要空间要素的深入管控,推进促成示范地段建设实施。全面对接政府工作计划,将设计传导阶段成果转译为各局委办可操作的工作任务包,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详尽可行的设计传导任务分解表。

  积极推进协同式工作方式,紧密结合多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同步配合,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9 荣膺“十佳魅力城市”称号,极大地提升了晋城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第二季录制中,晋城通过城市初见、城市味道、城市名片三个环节的竞演,完美展示了城市的魅力与乡土风情。

  9月21日,《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第二轮在与黑河PK竞演中,晋城从钻石线路、城市精绝、城市故事三个环节向全国观众呈现了太行山上这座小城的独特魅力。

  12月8日,《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的“魅力盛典”活动现场,我市演员表演的上党梆子《晋城行》,以高亢悠扬的唱腔以及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根据竞演成绩,节目组委会发布了《魅力中国城》第二季“十佳魅力城市”“魅力城市”及“优秀魅力城市”名单,包括晋城在内的黑河、武夷山等10座城市摘取了其中的最高奖项——“十佳魅力城市”桂冠。

  通过参加《魅力中国城》第二季活动,我市在央视舞台上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城市精神、文化历史、美景美食、精绝项目,宣传了旅游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晋城的文化魅力,发现了晋城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了晋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0 《太行娘亲》登上全国新年戏曲晚会,探索出地方小剧种走向全国的“晋城样本”

  2017年12月29日,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大型现代戏《太行娘亲》,登上国家大剧院,参加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同年5月23日、24日连续两晚,《太行娘亲》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成功完成整剧演出。11月6日、7日连续两晚,《太行娘亲》登上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让更多来自海内外的戏曲爱好者了解认识了这个来自山西晋城的地方剧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演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后,这部题材新颖的原创剧目就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更多戏迷的关注,《太行娘亲》在全国17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得了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和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