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为中国经济添动能

发布时间: 2020-01-06 09:17:00 信息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据中国政府网 01月06日)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制图:郭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回首2019年,宏观政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企业和百姓感受如何?展望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和企业,探讨宏观政策怎样进一步为中国经济增添动能,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质增效——财政政策组合拳力道足 

  

  减税降费效果显著,企业居民获得感满满 

  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亮点多多,其中最亮的当属减税降费这个惠及万千企业和个人的“大红包”。

  “这是更公平、更有效的减负。”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汝捷告诉记者,公司2019年可少缴增值税920万元。“减税政策大幅减少了资金占用,让我们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和改善职工福利,为发展攒后劲儿。”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1827亿元。另一组数据是:2019年前三季度,45%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像雪人股份一样,2019年,很多企业因为减税降费政策利好,获得了爬坡过坎的“加速器”。

  “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特别是通过降低税率来减税,让政策更具稳定性、透明性,企业能根据新税率来做产能增减、研发、创新、投资等方面规划,发展更有确定性,从而激发企业活力。同时,一部分居民增加了现金收入,提高了即期消费意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刘尚希认为,减税降费需要继续落细落实,进一步增强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建议,对与消费相关的税收进行调整,既可以促进境内消费,又可以让相当数量的境外消费回流。

  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千方百计拉动投资 

  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造成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重点领域支出仍得到较好保障。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表示,中央财政通过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督促地方压减一般性支出,指导地方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和国有资源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继续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支出。”郝磊说。

  2019年,地方债在发挥引导投资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根据国务院授权,2019年以后年度,财政部门可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债限额。

  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占2019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的47%。“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有助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项目准备和投资进度。”杨志勇说。

  “根据新规定,专项债可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这相当于为项目增信,可以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跟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认为,可用于资本金的专项债项目主要是基建类,如修路、铺管网等,会进一步带动其他行业投资。

  加强与货币、产业、消费、环保等政策的联动,提高政策协同性 

  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大力提质增效?

  专家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与货币、产业、消费、环保等政策的联动,提高政策协同性。

  “比如,地方债发出去了,地方产业配套政策是否到位、相应的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跟进,都可能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相关政策在出台和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有联动、协同的意识。”杨志勇说。

  在刘尚希看来,更要关注的是各项政策之间不要形成对冲、叠加效应。

  “出台政策时,应当给市场留出消化时间,充分考虑市场承受力;扶持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等,这些都是政策协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他说。

  “减税降费可以涵养税基,但是在一段时间内,财政收支平衡仍存压力。而该花的钱一分不能少,特别是用于改善民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要保持一定规模。这就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在‘减支’上想办法。”刘尚希认为,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继续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守好‘国库’;更重要的是,要将财政减收的压力转化为对部门一般性支出做更大力度改革的动力。”刘尚希认为,近年来对部门一般性支出的改革只是在原有基数上按比例压减,目前需要结合新的部门职能调整,对支出基数做重新核定,不必要的项目坚决减下来。(记者 曲哲涵)

  灵活适度——  

  货币政策优供给重疏导

  1月6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全面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新年伊始,央行就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支持实体经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会有何表现,市场很期待。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临海农商银行推出的‘年审贷’,可以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3年,其间不用我们再筹集资金还贷,无需办理任何续贷手续,贷款条件也不提高,享受的仍是免担保信用贷款。这对企业来说真是好消息!”浙江时光电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临海农商银行副行长洪权介绍,一次性发放中期贷款,可以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避免由于贷款期限与企业经营周期不匹配导致资金断档。

  资金对企业生产经营至关重要。企业的融资情况如何,又与货币金融环境息息相关。“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灵活适度’意在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灵活适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预调微调,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努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温彬认为,应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优化信贷结构,确保资金流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总体看,货币政策在流动性总量调控上会保持稳健和适度,运用多种组合流动性工具灵活地进行精准滴灌是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的做法。并且,流动性总量将配合财政、投资、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既要保证充足,又要保证适度。”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说。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2019年,央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有利于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专家认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金融供给、提升供给质量的根本途径。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将流动性引向实体企业,防止金融资源脱实向虚。”陈冀说。

  货币政策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几家抬”形成合力。2019年,按照“几家抬”的总体思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强与财政、税务、工信等部门协调合作,继续发挥好“几家抬”合力,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机制,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比如,推动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加大担保支持覆盖面。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过桥等附加费用,加强监测分析和监督检查,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地方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董希淼认为,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应成为优化金融供给的重要发力点。可以探索专门制定针对制造业贷款的制度办法和信贷计划,加大发债、上市等直接融资力度,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周密部署和安排,对大银行、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均有涉及。

  董希淼分析,“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要求大型银行应改变“垒大户”“傍大款”等现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要求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进一步端正发展理念,回归本源、扎根本地、服务本土,坚持以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要业务模式;“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意味着农信社要加强和深化改革,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记者 王观)


责任编辑: 莫潞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